Windows 11在安装过程中强制要求互联网连接,这个设计自其发布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少用户的困惑,毕竟,在过去安装Windows系统时,我们习惯了先安安静静地把系统装好,进入桌面后再慢慢联网设置,微软这次做出如此重大的改变,背后有多重层面的考量,虽然这些考量并不一定能让所有用户都感到满意。
最直接也最常被微软提及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Windows 11被微软宣称为迄今为止最安全的Windows系统,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安全性依赖于一个叫做“TPM 2.0”的硬件安全芯片以及系统账户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安装时强制联网,首先是为了确保你的电脑硬件满足TPM 2.0这个基本安全要求,系统需要在线验证你的设备是否具备这个安全基础,从而为后续的各类安全功能,比如防止恶意软件对系统底层进行攻击、保护加密数据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制联网与微软大力推广的微软账户(Microsoft Account)紧密相关,在过去,我们可以随意创建本地账户,账户信息只存在于当前这台电脑上,而微软账户则是一个在线账户,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将你的Windows设备与微软的整个生态系统串联起来,在安装时登录微软账户,可以带来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方便了数据的同步和备份,你的系统设置、浏览器收藏夹、甚至是一些应用的偏好设置,都可以通过账户自动同步到云端,这意味着如果你换了一台新的Windows 11电脑,只需登录同一个账户,很快就能找回你熟悉的使用环境,大大减少了重新配置的麻烦。

二是它强化了账户的安全性,通过联网,系统可以即时启用双因素认证等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家长可以通过微软账户轻松管理孩子的设备使用时间、访问内容等,这套管理体系也需要在线才能生效。
第三个重要的驱动力在于Windows更新和服务的激活,Windows 11更加紧密地整合了云服务和持续更新机制,在安装过程中联网,可以确保系统在第一时间就下载和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避免新装好的系统因为存在已知漏洞而立刻面临风险,许多Windows 11的内置应用,例如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OneDrive云存储、以及Office集成体验等,都是基于在线服务的,强制联网确保了这些核心功能在系统初始化时就能被正确配置和准备就绪,为用户提供一个“开箱即用”的完整体验。

对于使用Windows 11家庭版的用户来说,这个强制要求几乎是无法绕过的,这是因为家庭版的设计理念就是面向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微软希望引导这些用户以最便捷、最安全的方式使用系统,而联网初始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相比之下,Windows 11专业版和企业版用户通常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例如在要求联网的界面按下Shift + F10呼出命令提示符,然后运行一个绕过命令)来跳过这一步,从而创建本地账户,这本身就说明了微软此举带有明显的策略性:为需要高度定制和离线环境的企业用户留有余地,但对于普通家庭用户,则更倾向于引导他们进入微软设定的云端一体化体验轨道。
这一强制要求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实际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没有稳定互联网环境的用户而言,这成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对于需要在内网环境中部署大量电脑的企业IT管理员,这个设计就显得非常不友好,许多用户从隐私角度出发,担忧强制登录在线账户意味着自己的更多使用数据会被微软收集,他们更倾向于将操作系统视为一个纯粹的本地工具,希望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而不是被迫与云服务绑定。
Windows 11在安装时强制要求互联网连接,是微软基于其“云优先”战略和提升整体安全水平所做出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将用户更紧密地融入其生态系统,确保系统安全基线,并简化初始设置流程,尽管这一做法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上对大多数普通用户可能确有裨益,但它也确实牺牲了一部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和灵活性,反映了微软在操作系统设计理念上的一个显著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