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咸阳一例并没有封城,据咸阳市卫健委最新通报,3月14日,咸阳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例,系本轮疫情咸阳市首例确诊病例,为了疫情外溢,波及更多的地方,现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并没有进行封城。
陕西君碧莎制药有限公司于12月22日向咸阳市体育局无偿捐赠一次性防护口罩4.8万只,助力当地体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此次捐赠由公司总经理史萌主导,他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把口罩捐赠给市体育局,是想为我市体育系统疫情防控出一把力,共同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这一行动体现了企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责任担当,通过定向捐赠支持重点领域防疫需求。
咸阳市体育局对捐赠行为表示高度认可,称其为“雪中送炭”和“无私帮助”。这批口罩将优先分配至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市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单位,确保防疫物资精准投放至高风险场景。体育局承诺,所有口罩将严格遵循规范流程使用,杜绝资源浪费,切实保障体育系统工作人员及参与者的健康安全。
从科学防疫角度看,一次性防护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工具,尤其在运动场馆等密闭或半密闭空间中,规范佩戴口罩可显著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此次捐赠不仅补充了基层防疫物资储备,也为体育行业在疫情期间维持基本运转提供了保障。
此次事件反映了政企协同抗疫的模式:企业通过资源调配支持公共事业,政府部门则高效利用物资并公开信息,增强社会信任。未来,类似合作或将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补充,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外地返回陕西是否需要隔离需根据出发地风险等级及目的地具体政策判断,各市政策存在差异,总体分为中高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入境人员三类管理措施。具体政策梳理如下:
一、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
西安市
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集中隔离14天,管控当天和第13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必要时第7天加做1次;
中高风险地区所属镇/街道人员:14天居家健康监测,监测当天做1次核酸检测;
中高风险地区所属省/市/区人员:14天居家健康监测,监测当天和间隔不少于48小时后各做1次核酸检测。
特殊区域(如蓝田县):非必要不返乡,确需返乡需携带3日内核酸检测证明,提前3天报备,到家后配合信息登记和健康监测,未检测的及时检测并居家观察。
咸阳市
主动向社区报备,集中隔离14天,进行2次核酸检测。

宝鸡市、延安市、商洛市
提前3天向社区报备,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
渭南市
提供7日内核酸阴性报告,落实14天集中隔离+核酸检测。
汉中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廊坊市及其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入(返)人员:集中隔离14天;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其他区县入(返)人员:居家隔离14天,期间开展2次核酸检测。
榆林市
集中隔离14天,进行2次核酸检测;拟来返人员需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申报,来返后1小时内报告登记。
安康市
近14天从中高风险地区(含河北省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市区)来返人员:集中隔离14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第1天、第13天);

除河北省外的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居家隔离14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第1天、第13天)。
二、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
西安市
配合14天健康监测,至少做1次核酸检测。
咸阳市
主动向社区报备,进行14天健康观测和核酸检测。
宝鸡市、延安市、商洛市
积极配合14天健康监测。
渭南市
14天居家健康监测,主动配合社区管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汉中市

省外低风险区入(返)人员(包括返乡务工人员、学生等):全部进行1次核酸检测,落实14天健康监测;
能提供异地3日内核酸阴性证明的,入(返)24小时内自费检测;未做核酸前不得扩大接触人群。
榆林市
进行14天健康监测。
安康市
进行14天健康监测,建议进行核酸检测。
三、入境人员全省统一政策
集中隔离14天+核酸检测;
西安口岸或外省口岸入境后已集中隔离满14天人员:需居家隔离14天,隔离第7天、13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四、外出政策(出省要求)全省统一要求
出行无需核酸阴性证明,但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确需出省人员需向所在单位报备(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要求履行审批手续)。
五、重点提示政策动态调整:各市政策可能随疫情形势变化,出行前建议通过当地卫健委官网或社区确认最新要求。报备义务: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来返人员需提前向社区报备,隐瞒行程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健康监测: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虽无需隔离,但需配合14天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