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Fraps,那真是好多老玩家电脑里一个时代的印记了,在现在这个动不动就有显卡自带录制、Windows自带录影、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直播软件的时代,可能年轻一点的玩家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了,但在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你想在电脑上录一段游戏视频,或者就是想显摆一下自己电脑跑新出的游戏能有多少帧,Fraps几乎是你唯一的选择,也是第一个跳进脑子里的工具。
它长得特别简单,就一个小窗口,你打开它,界面上也没几个选项,最核心的功能就三个:一个是显示游戏帧数,一个是录制视频,还有一个是截图,它的图标是个黄色的小漏斗,你运行游戏的时候,它就会在屏幕的角落,默认是在左上角,显示出一个黄色的数字,那就是实时帧率,那时候大家配置电脑,测试性能,最爱干的事就是开个新游戏,然后盯着左上角那个数字看,要是能稳定在60,心里就美滋滋的,觉得这钱花得值;要是掉到30以下,就得开始琢磨是不是该调低点画质,或者干脆升级硬件了,所以Fraps在某种程度上,成了PC玩家的一种“跑分”工具,是衡量电脑游戏性能的直观标尺。
但Fraps真正厉害的地方,还是它的录制功能,你想捕捉一段《魔兽世界》里打团本放倒BOSS的激动瞬间,或者是在《反恐精英1.6》里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盲狙,又或者就是在《上古卷轴》里遇到什么好笑的Bug,你只需要在游戏里按一下你事先设置好的快捷键,通常是F9,一按下去,屏幕角落的帧数显示会变红,这就意味着它开始录了,你再按一下,它就停止,录下来的视频会直接保存到你指定的硬盘文件夹里。
那时候觉得这功能简直太神奇了,虽然它有个挺要命的问题:录出来的文件巨大无比,因为它是几乎无损地捕捉屏幕画面,一分钟的视频可能就要占用好几个G的硬盘空间,那时候硬盘容量还不像现在这么大,录一会儿就得赶紧清理一下,不然硬盘就红了,但换来的画质是没得说,非常清晰,几乎是原汁原味的游戏画面,这对于当时想做游戏攻略或者分享精彩操作的玩家来说,是最高质量的选择了。
截图功能也一样方便,按F10,“咔嚓”一声,一张BMP格式的无损图片就存好了,虽然BMP格式也很大,但画质是最好的,你可以后期再转成JPG,很多人在游戏里遇到绝美的风景,或者想保存某个关键剧情画面,都会用Fraps来截图。
那时候网络上流行的很多游戏视频,片头都会有一个标志性的Fraps的黄色帧数显示,这几乎成了早期游戏视频的一个身份标识,大家一看,哦,这是用Fraps录的,它简单、直接、高效,虽然占用资源不小,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年代,它就是王者。
它的“一键分享”可能和现在的概念不太一样,现在的一键分享可能是直接上传到平台,那时候的“一键”指的是“一键录制”,录好之后,你可能还需要用视频编辑软件稍微剪一下,或者转换一下格式减小体积,然后再上传到像优酷、土豆这样的视频网站(那会儿B站都才刚起步),但无论如何,Fraps提供了最源头、最基础的那“一键”,它让你捕捉高光时刻这个动作变得无比简单,降低了门槛。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像Bandicam这类效率更高的录制软件,再后来,英伟达的ShadowPlay和AMD的ReLive这些显卡内置的功能出现了,它们能在几乎不影响游戏性能的情况下录制视频,而且文件体积小得多,Fraps也就慢慢淡出了主流视野,但不可否认,它启蒙了一代游戏内容创作者,很多人第一个游戏视频就是用Fraps录制的,它承载了很多玩家关于早期游戏分享的欢乐记忆,即使现在不再用它了,但提起它,那种熟悉的黄色数字和清脆的快捷键声音,还是会立刻浮现在很多老玩家的脑海里,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代表了PC游戏某个纯粹阶段的乐趣。
![[Fraps]捕捉游戏高光时刻,一键分享欢乐体验 [Fraps]捕捉游戏高光时刻,一键分享欢乐体验](https://qzone6.com/zb_users/upload/2025/11/2025112017555517636325553339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