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5日,外地人可以进天津滨海新区。
中新网11月24日电 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表示,11月24日24时起,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汉沽街、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不过由于冬春季节疫情形势复杂,大家在理性面对疫情的同时,要按照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
戴口罩、勤通风、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去公共场所、不要带病上课、上班;还要自觉遵守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不随地吐痰,不信谣、不传谣。
扩展资料
11月24日,在第155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介绍,11月8日及9日,天津市新增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2例,并先后被确定为确诊病例,均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冷库高度关联。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及天津市有关规定,结合疫情形势,于11月9日24时起,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汉沽街、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顾清表示,截至2020年11月23日17时,滨海新区中风险地区汉沽街、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累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千余人,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上述区域全体居民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6万余人,结果均为阴性。
截至目前,该区域内已连续14天以上,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区域管控要求,11月24日24时起,我市将滨海新区汉沽街、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街等两地今日24时起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昨日(3月2日0—24时)全国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4例,涉及13个省份,具体分布及防控情况如下:
一、病例分布与传播链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集中在广东(28例)、内蒙古(7例)、湖北(4例)、吉林(3例)、上海(3例)等13个省份。其中,广东深圳市报告23例,主要与境外输入关联的跨境货物运输、社区传播链有关;东莞市5例涉及企业聚集性疫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6例、包头市1例,与前期疫情的社区传播相关。湖北武汉市4例、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例、上海普陀区3例,均存在局部聚集性特征。广西防城港市2例(含2例无症状转确诊)、天津滨海新区1例、河北邯郸市1例等,多为边境地区或输入性风险点。
二、重点地区防控措施

深圳市因疫情升级,自3月2日起要求乘坐地铁需出示粤康码“绿码”及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加强跨境货车司机、口岸工作人员等高风险岗位的闭环管理。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全员核酸检测,武汉市对重点区域实施封控管理,延边州加强边境口岸防控。国家卫健委已派出工作组赴广东、内蒙古等地指导处置。
三、疫情特点与风险
当前疫情呈现多地散发、局部聚集特征,传播链涉及境外输入、边境口岸、跨区域流动等环节。部分省份如广东、内蒙古面临春节后人员返程与复工复产双重压力,社区传播风险仍存。无新增死亡病例,说明医疗救治能力稳定,但需警惕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潜在风险(如广西2例)。
四、公众防护建议
建议公众密切关注属地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符合条件者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