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风险地区降级需连续14天内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才会有中风险地区降级为低风险。一般来说,依据疫情严重程度来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三类。其中,中风险区县是指本行政区域内14天内有...
中风险地区降级需连续14天内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才会有中风险地区降级为低风险。一般来说,依据疫情严重程度来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三类。其中,中风险区县是指本行政区域内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一、低风险
1、强化社会面管控。区域内各类人员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限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措施。
2、人员协查管控。收到中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协查信息后,应于 24 小时内完成风险人员排查,并配合做好人员管理、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转运等工作;对无法排查的人员要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形成协查闭环。
3、交通管控。低风险区内人员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跨市流动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运输生产生活、医疗防护物资以及从事道路运输“点对点”转运的车辆和人员,在严格落实消毒、封闭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保障其通行顺畅。加强火车站、机场、公路、水路等出入区域交通关口管控,做好测温、查证、验码等工作。
4、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人员协查管理情况,科学确定低风险区内开展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等。开展核酸检测时,就近就便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加强现场组织管理,有序开展、避免聚集,并督促做好个人防护。
5、健康宣教。加强健康教育,提醒居民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做好防控政策宣传引导,使居民主动配合做好风险人员协查工作
二、中风险
1、区域管控。原则上居家,在严格落实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每天每户可安排1人,按照“分时有序、分区限流”方式,至指定区域购买或无接触式领取网购物品。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防控办公室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居家时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2、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管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3、人员摸排。通过逐户上门摸排、建立微信群、查看水表电表信息等方式,尽快摸清中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应转运隔离人员情况,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管控,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4、健康监测。对中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开展“十大症状”监测,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所有人员购买、使用退热、治疗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由健康监测组立即报告并安排上门核酸检测。
三、中风险降为低风险要多少天
1、新冠疫情从中风险降为低风险一般需要14天
21天的时间,依据新华网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安徽疫情消息显示,此14天解封同时还需要满足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疑似病例条件以及相关场所进行了终末消毒方可予以解封。
2、上述标准同时适用上调和下调,比如低风险地区14天内出现新增病例了,上调为中风险;反之,不论原来是高风险还是中风险,只要近14天社会面上没有新增病例,就可以下调为低风险。
3、处在新冠疫情中风险地区还请继续遵守有关防控规定,再坚持一下就能尽快恢复正常。处在低风险地区的也不等于没有风险,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现在投资商铺需谨慎,能否投资需综合评估风险与收益,目前无直接法律禁止普通公民投资,但存在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
一、当前投资商铺的主要风险市场环境恶化:电商冲击导致实体店客流量下降,2023年上海南京西路30%的商铺半年内关闭,租金收入锐减。全国主要城市商铺平均租金回报率仅3%-4%,部分地区低于2%,甚至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隐性成本高企:物业费、管理费等隐性支出逐年上涨,如天津南开区某商铺因物业费年涨30%,导致业主卖铺亏损40%。空置率与流动性风险: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达6.71%,二线城市9.53%,上海非中央商务区空置率高达29.2%,深圳福田区一购物中心因空置率35%破产清算,业主平均亏损超200万元。政策与税费压力:2025年初北京朝阳区商铺交易税费上调20%,交易量同比下降15%,投资者卖铺亏损达30%。地方政府限购、限贷政策进一步抬高投资门槛。开发商陷阱:部分开发商以“包租承诺”吸引投资者,但实际租金收益远低于承诺。如上海宝山区长江国际生活广场业主花249万元购铺,8年仅收到13万元租金,商场空置率超70%,运营方濒临破产。二、成功案例与潜在机会特色商业街区崛起:2024年5月,杭州西湖边一旅游商业街区通过文化节庆活动和特色餐饮吸引客流,客流量增长10%,租金回报率达5%,投资者获得可观收益。区域经济与政策红利:若目标区域处于城市发展核心区,或受益于商业规划政策(如地铁沿线、新兴商圈),商铺增值潜力可能提升。三、投资商铺的关键考量因素合法性审查:普通公民可投资商铺,但公务员不得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需关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商业规划政策,考察目标区域商业氛围、配套设施及竞争情况。选址与评估:优先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产权清晰的地段,避免高空置率区域。投资回报分析:综合计算租金收益、增值潜力及隐性成本,确保回报率高于无风险利率(如银行定期存款)。投资形式选择:包括直接购买产权商铺、购买经营权、参与众筹或信托产品等,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风险防范:严格审查合同条款,避免“包租陷阱”;分散投资以降低单一项目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