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电脑处理器市场来说,是充满变化和竞争的一年,两大巨头,英特尔和AMD,你来我往,推出了多款重量级的产品,让整个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你在2021年打算组装一台新电脑或者升级你的旧机器,那么这份基于当时最新处理器性能天梯图的横向对比与排名解析,将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参考。
我们必须理解,处理器的性能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概括,它就像一辆车,有最高速度(单核性能),也有载重能力(多核性能),还有油耗(功耗和发热),天梯图通常会综合这些因素,给出一个相对的位置排名。
在2021年的性能天梯图顶端,毫无疑问是两大阵营的旗舰产品展开的激烈争夺。
英特尔方面,凭借其第11代酷睿Rocket Lake桌面处理器(如i9-11900K)和年底强势回归的第12代酷睿Alder Lake处理器(如i9-12900K),成功吸引了大量目光,第11代酷睿i9-11900K在当时的游戏性能上表现非常抢眼,它的单核性能很强,这意味着在玩很多对单核优化好的网络游戏或老游戏时,帧数会很高,但它的缺点是核心数量相比对手没有优势,功耗和发热也比较大。
而英特尔真正的“大招”是第12代酷睿,它采用了全新的“大小核”混合架构设计,就像一个大团队里有负责攻坚的“性能核”(大核)和负责日常杂务的“能效核”(小核)分工合作,旗舰型号i9-12900K拥有8个性能核和8个能效核,共16个核心,这种设计使得它在需要高性能的游戏和创作中表现极致,同时在处理后台任务时又非常省电,加上对新一代DDR5内存和PCIe 5.0接口的支持,i9-12900K在2021年底登顶了消费级处理器的性能王座,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性能都非常恐怖。
AMD方面,在2021年主要依靠的是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它们基于成熟的Zen 3架构,虽然在年底被英特尔的第12代酷睿超越,但在大半年时间里,锐龙9 5950X(16核32线程)和锐龙9 5900X(12核24线程)一直是多核性能的霸主,Zen 3架构的能效比非常出色,意味着在提供强大性能的同时,发热和功耗控制得比当时的英特尔第11代酷睿要好,对于需要进行视频剪辑、3D渲染、编程编译等需要大量核心工作的用户来说,AMD的锐龙5000系列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在面对英特尔第12代酷睿的猛烈攻势时,AMD在游戏性能上的传统优势受到了挑战,但总体而言,锐龙5 5600X、锐龙7 5800X这些中高端型号,凭借其合理的价格和强大的性能,依然是2021年非常热门的选择。
在中端主流市场,竞争同样精彩,这里是大多数装机用户关注的焦点,英特尔的酷睿i5系列,如第11代的11400F和第12代的12600K,都是“明星产品”,尤其是i5-12600K,它采用了和第12代旗舰一样的“大小核”设计,拥有6个性能核和4个能效核,性能远超上一代i5,甚至逼近上一代的i9,性价比极高,被很多玩家誉为2021年的“神U”。
AMD这边,锐龙5 5600X是守卫中端市场的主力,它拥有6个强大的Zen 3核心,游戏性能卓越,功耗低,自带的风冷散热器也足够使用,对于不想折腾的玩家来说非常省心,虽然价格通常比同级别的英特尔i5稍高,但其综合体验非常出色。
在入门级市场,英特尔凭借其第10代酷睿(如i3-10105F)和第11代酷睿i3(如i3-10105F)的低价策略,占据了很大优势,这些处理器价格非常便宜,搭配入门级主板就能提供足够日常办公、影音娱乐和轻度游戏的性能,AMD的锐龙3系列和之前的锐龙5 3600等型号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往往在绝对低价上不如英特尔有竞争力。
2021年的处理器天梯图呈现出“两头强,中间争”的态势,在顶级性能上,英特尔第12代酷睿凭借创新架构实现了反超;在多核应用领域,AMD锐龙5000系列依然实力雄厚;而在最主流的中端市场,i5-12600K和R5 5600X的对决成为了年度最大看点,两者各有千秋,选择谁更多取决于用户的预算、具体用途和偏好,这一年的激烈竞争,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我们得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强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