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文档排版的实用方法指南
想让你的文档看起来舒服又好读,别小看行与行之间的那点距离,它就像房间里的空气,太挤了憋得慌,太空了又觉得冷清,调整行间距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活,掌握几个小技巧,你的文档质感立刻就能提升一大截。
别死守“单倍行距”,它可能是个陷阱
很多人打开文档编辑器,默认就是单倍行距,然后就一直用下去了,但其实,对于大多数电脑屏幕阅读或打印出来的正文来说,单倍行距往往太拥挤了,文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读者的眼睛很容易疲劳,找不到下一行从哪里开始,想象一下看一堵密不透风的文字墙,是不是瞬间就没了读下去的欲望?
那该怎么办呢?一个简单又保险的方法是:在单倍行距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一点,在Word里,你可以把行间距设置为“1.15倍”或“1.25倍”,就是这么一点点微调,就能让文字之间有了呼吸感,阅读的节奏马上变得轻松起来,这尤其适合篇幅比较长的报告、文章或论文。
根据文档的“性格”来定行间距

不同的文档有不同的使命,行间距也要跟着变通。
用好“段前距”和“段后距”,层次感瞬间提升
只会调行间距还不够,真正的高手更会玩“段前距”和“段后距”,你可以把行间距想象成楼层内每个台阶的高度,而段间距就是楼层与楼层之间的高度,适当增加段落之间的距离,是让文档产生清晰层次感最有效的办法。

具体怎么做呢?不要用连续敲回车键的方式来制造段落间隔!那样很难控制,而且一旦调整排版就会乱套,正确的方法是:选中段落,在段落设置里,直接给“段前”或“段后”增加固定的数值,6磅”或“12磅”,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段落之间的空隙是统一、整齐的,当一个段落明显地从上一段“脱离”出来,文章的条理会变得特别清晰,读者也能很自然地理解你哪里是承上启下,哪里是开启一个新论点。
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最终秘诀:相信你的眼睛
所有的数值和建议都只是参考,最可靠的判断工具是你自己的眼睛,调整完行间距后,务必把页面缩小到100%实际大小,从头到尾读一读,问问自己:看着累不累?重点清不清晰?整体感觉是和谐还是别扭?
排版最终是服务于阅读体验的,多做尝试,慢慢你就能找到那种“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恰到好处的感觉,掌握了行间距这个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技巧,你的文档在别人眼中,就会从“还行”变成“看起来很舒服、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