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本轮疫情源头为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因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传播,近八成境外输入病例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具体溯源情况如下:感染来源聚焦:3月1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多区疫情存在明确流行病学关联,病毒基因测序显示高度...
上海本轮疫情源头为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因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传播,近八成境外输入病例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具体溯源情况如下:
感染来源聚焦:3月1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多区疫情存在明确流行病学关联,病毒基因测序显示高度同源,感染来源聚焦于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由于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上海发布进一步明确,系中风险地区漕溪北路1200号(华亭宾馆)管理疏漏所致。华亭宾馆原计划于2022年2月16日歇业装修改造,后被用于境外入境人员隔离。
境外输入病例来源:
近八成来自香港:上海市卫健委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3月10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在院治疗612例,其中481例来自中国香港,占比接近八成。
香港疫情形势:中国香港地区近两个月以来疫情来势汹汹。3月2日至4日的高峰期间,每天新增核酸检测阳性案例约5万例,而后稍有回落,3月10日新增3.1万例。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每日新增数量从高峰期的5万例下跌至2.5万-3万例,疫情似乎已经见顶并逐渐下降。
航线联系与航班情况:
航线联系密切:上海和香港之间一向航线联系密切。航班管家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3月4日至3月10日),上海共接纳了207班港澳台和国际航班,其中39班来自中国香港,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5班来自中国香港的航班入境上海。

航班数量变化:2022年2月以来,共有208架次航班从香港国际机场飞往上海浦东机场,座位数近6万个。3月10日,上海发布在回应市民关切时表示,近期上海香港飞上海的航班已大幅减少。
入境政策差异:
不实行“五个一”和“熔断”制度: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航班不实行“五个一”和“熔断”制度。
陆路与空路入境政策对比:当前深圳和珠海对香港陆路入境内地的总人数实行总量控制,要求从香港入境的旅客提供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纸质报告,并且需要强制预约酒店方可通关。而上海等空路目的地,要求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并且无需强制预约酒店即可登机,这使得上海等城市的入境人数进一步聚集。
人员流动原因:有民航业内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上海、北京等与香港保持通航的内地城市涌入了大量在港居住的中国公民。
停止新冠溯源并非明智之举,且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停止新冠溯源并非一个积极或建设性的选择。溯源工作对于理解病毒起源、传播路径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将溯源工作与追责、歧视或民怨发泄等负面因素联系起来,不仅是对科学精神的误解,也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忽视。
一、溯源工作的科学意义
理解病毒起源:溯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病毒的起源、进化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方式。这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防控策略:通过溯源,我们可以了解病毒在不同地区的传播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策略。这有助于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停止溯源的负面影响
阻碍科学进步:停止溯源将阻碍我们对病毒起源和传播机制的理解,从而限制科学研究的进展。这可能导致我们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病毒变异,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

加剧社会歧视:将溯源工作与歧视联系起来,会加剧社会对特定地区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这不仅违背了科学精神,也损害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影响国际合作:溯源工作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停止溯源将破坏国际间的信任和合作,不利于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
三、正确看待溯源工作
科学态度: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溯源工作,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溯源不是追责或歧视的工具,而是科学研究的手段。
理性讨论:在讨论溯源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避免情绪化的言辞和偏见。通过理性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毒起源和传播机制,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疫情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通过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和技术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停止新冠溯源并非明智之举。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溯源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将溯源工作与歧视、追责等负面因素联系起来的言论和行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