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调整为“7+3”,不居家隔离能查出来吗】

伏书文 1 2025-11-18 21:05:02

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调整为“7+3”。

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具体而言,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从原本的“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背景:这一调整是基于2022年3-5月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选取部分地区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平均潜伏期有所缩短,多为2-4天,且绝大部分感染者都能在7天内被检出。

调整内容:

隔离管控时间:从“14+7”调整为“7+3”,即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加3天居家健康监测。

核酸检测措施: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本是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4、7、14天进行核酸检测,并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还需进行双采双检。现在调整为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进行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且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再进行双采双检。

调整意义:这一调整不仅体现了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也充分考虑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性和潜伏期特点。通过缩短隔离管控时间,可以在确保疫情防控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防控效率。同时,调整后的核酸检测措施也更加精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

总之,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调整为“7+3”是基于科学研究和防控实践作出的优化决策,旨在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国家卫健委宣布“不再判定次密接”

国家卫健委宣布不再判定次密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在疫情防控措施上做出一系列优化调整。其中,关于密切接触者的判定与管理方面,通知强调: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这一要求旨在确保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准确识别出与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即不再对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进行判定和管理。这一调整是基于对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传播特点的科学评估。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次密接继续实施居家隔离管控的意义已经不大。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减轻防控资源和人力投入压力,提高防控效率,决定不再判定次密接。

此外,通知还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需要赋码管理并不得外出,同时会在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而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同样需要赋码管理并不得外出,并在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这一系列的优化调整措施,旨在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多省已调整来返隔离政策:低风险地区人员不再自费隔离

多省已调整来返隔离政策:低风险地区人员不再自费隔离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九不准”要求,包括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截至6月13日,多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已调整外来人员健康管理措施,隔离政策不再“一刀切”,低风险地区人员来返不再需要自费隔离。以下是部分省份的具体调整情况:

四川:上海来返川人员改为居家隔离

四川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热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来自上海的人员不再实行集中隔离措施,改为居家隔离。从6月12日0时起,上海市全域由A类地区调整为B类地区,对近7天内有上海市旅居史来(返)川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至抵川后满7天。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员应同时实行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或不接受共同居住人员隔离的,实行集中隔离。

重庆:对上海低风险地区人员实行居家隔离或自我健康监测

重庆市渝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热线工作人员介绍,上海低风险区来返渝人员不需要实行集中隔离,实行居家隔离或自我健康监测。具体政策为:对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在第1、4、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对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其他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在第1、4、7、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上海市其他低风险的区来渝返渝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渝后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未出前原则上居家观察),实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

浙江:上海入浙不再需要集中隔离

浙江省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上海低风险区入浙不再需要集中隔离,实行7天健康监测,具体可详细咨询目的地所在街道安排出行。6月8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调整了此前上海全域入浙需要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措施。新政策要求对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或7天内有本土社会面阳性病例的乡镇(街道)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对上海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或7天内有本土社会面阳性病例的区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对上海市其他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

甘肃:低风险地区人员来返甘不需要集中隔离

甘肃省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省外低风险区人员不再实行集中隔离,对于没有疫情的省份来返甘人员也不需居家隔离。6月7日,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分类实施省外来(返)甘人员的精准管控。要求对高风险区所在县区来(返)甘人员,实行“7+7”(即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管控措施;对中风险区所在县区来(返)甘人员,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上门核酸检测不少于3次);对没有疫情省份的低风险区来(返)甘人员(包括行程卡带*人员),有序通行。

广东:上海来返人员实行居家隔离

根据广东疫情防控部门6月9日发布的外来人员疫情防控政策,对近14日上海市来(返)穗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综上所述,多省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对低风险地区来返人员调整了隔离政策,不再实行自费隔离措施。这一调整有助于促进人员流动和经济复苏,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利好消息!我国多地放宽入境隔离时间

我国多地放宽入境隔离时间,多个省市宣布入境隔离时间缩短为7+7。

近日,为应对全球疫情的动态变化,我国多个省市对入境隔离政策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较长隔离时间缩短,为海外同胞回国提供了更多便利。以下是具体调整情况:

浙江省:对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的规定。在隔离期间,第1、3、5、7天会进行核酸检测,确保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

山东省:同样将入境隔离政策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加上7天居家健康监测,与浙江省保持一致。

江苏省:部分城市如南京、扬州、苏州、南通、无锡等也调整了入境时间,酒店隔离时间缩短为7天,整个隔离过程包括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取消了7天居家监测。对于已在管理且入境超过14天的入境人员,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后即可解除隔离。

湖北省:对境外返回人员,从入境时间开始算起,执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管理措施。

此外,虽然一些地区的入境隔离政策并未完全调整为7+7,但也有所放宽或优化。例如:

北京市:目前有两种入境隔离规定,分别是10+7和10+7+4。即10天集中隔离期满后,若目的地为北京,需闭环转运至社区实施7天居家隔离;若目的地不为北京,则需继续实施4天集中隔离后方可离京。

天津市:若入境口岸为天津,则需要接受14天集中隔离;若入境口岸为其他地区,则需要在执行14天集中隔离后,再接受7天居家隔离。虽然天津的隔离时间相对较长,但相比之前的政策也有所放宽。

上海市、重庆市、四川省、广州市等地的入境隔离政策仍为14+7或更长时间,但各地都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还发布了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对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并优化了核酸检测措施。这一调整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我国多地放宽入境隔离时间,为海外同胞回国提供了更多便利。但各地政策仍有差异,入境人员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具体政策并做好相应准备。同时,也建议入境人员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调整为“7+3”,不居家隔离能查出来吗】

上一篇:手机系统升级全流程解析:从备份到安装的详细指南
下一篇:Instagram苹果加速器-ins苹果加速器教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