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日0—24时)全国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4例,涉及13个省份,具体分布及防控情况如下:
一、病例分布与传播链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集中在广东(28例)、内蒙古(7例)、湖北(4例)、吉林(3例)、上海(3例)等13个省份。其中,广东深圳市报告23例,主要与境外输入关联的跨境货物运输、社区传播链有关;东莞市5例涉及企业聚集性疫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6例、包头市1例,与前期疫情的社区传播相关。湖北武汉市4例、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例、上海普陀区3例,均存在局部聚集性特征。广西防城港市2例(含2例无症状转确诊)、天津滨海新区1例、河北邯郸市1例等,多为边境地区或输入性风险点。
二、重点地区防控措施
深圳市因疫情升级,自3月2日起要求乘坐地铁需出示粤康码“绿码”及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加强跨境货车司机、口岸工作人员等高风险岗位的闭环管理。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全员核酸检测,武汉市对重点区域实施封控管理,延边州加强边境口岸防控。国家卫健委已派出工作组赴广东、内蒙古等地指导处置。

三、疫情特点与风险
当前疫情呈现多地散发、局部聚集特征,传播链涉及境外输入、边境口岸、跨区域流动等环节。部分省份如广东、内蒙古面临春节后人员返程与复工复产双重压力,社区传播风险仍存。无新增死亡病例,说明医疗救治能力稳定,但需警惕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潜在风险(如广西2例)。
四、公众防护建议
建议公众密切关注属地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符合条件者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行程。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最后一个封控区将于4月7日0时解封。
4月6日,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三十六场)上发布消息,回民区最后一个封控区——竹英楼,将于4月7日0时正式解封。竹英楼位于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友谊巷社区,自3月23日起实施封控管理。
封控期间的管理与措施:
全员核酸检测与环境检测:封控期间,按照《呼和浩特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封控区、管控区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封控区内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以及相关环境检测。公共区域消杀:对公共区域内进行了彻底消杀,确保环境安全。人员管理与健康监测:整理了人员台账,对重点人群进行了居家观察和健康检测。同时,卡口管理、环境消毒、核酸检测报告等资料也均得到了妥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派专人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得到及时关注。

解封条件与评估:
密切接触者观察期满:到4月6日,该小区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已超过14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每日对该小区内的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后一次采取单人单管(鼻咽拭子与口咽拭子)检测已于4月5日完成,检测结果同样为阴性。专家评估:经区疾控专家组综合评估后,决定于4月7日0时对该小区进行解封。
解封后的防控措施:
居家医学观察:解封后,呼和浩特将继续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解封区域的人员执行7天居家医学观察政策(门磁管理、足不出户)。人文关怀与服务保障:全力做好小区居民的人文关怀、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居民在居家观察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常态化防控:以上管理措施执行7日后,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将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回民区后续防控计划:
商业业态管理:回民区将按照《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社会管控工作方案》中的要求,严格管理商业业态,建立“门长”负责制,确保进出人员必须扫码、测温、戴口罩,场所经常通风、消杀。居民小区管理:全面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和“三个必须”要求,严禁空岗断档、失管失控。个人防护与社交距离:引导居民加强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学校管理:进一步完善各校日常管理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扎实开展实战演练,确保每个环节和流程都有专人盯管,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