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正在积极应对疫情挑战,通过分区分批的核酸筛查与封控管理措施,全力遏制疫情扩散,保障城市基本运转与居民生活需求。当前疫情数据根据上海市卫健委3月28日通报,27日0-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0例(其中17例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28...
上海正在积极应对疫情挑战,通过分区分批的核酸筛查与封控管理措施,全力遏制疫情扩散,保障城市基本运转与居民生活需求。
当前疫情数据根据上海市卫健委3月28日通报,27日0-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0例(其中17例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2833例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截至27日24时,上海累计本土确诊802例,治愈出院511例,在院治疗284例,死亡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4414例(本土14376例,境外输入38例)。数据表明,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但隔离管控中发现的比例较高,说明防控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
分区分批核酸筛查与封控安排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从3月28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具体分为两批:
第一批(3月28日5时-4月1日5时):以黄浦江为界,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包括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全域,以及闵行区、松江区部分街道和镇)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封控期间,住宅小区封闭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防疫任务和基本运转人员外)居家办公或转为社区志愿者;企业封闭生产或居家办公(公共服务类企业除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暂停运行,仅允许疫情防控、紧急就医等车辆通行。
第二批(4月1日3时-4月5日3时):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管理措施与第一批一致。这一策略旨在通过分批筛查,精准定位风险区域,避免全面封控对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冲击,同时最大限度控制疫情传播。
封控期间的生活保障措施为减少封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上海采取了多项保障措施:
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外卖、快递等实行无接触配送,保障粮油肉菜、水电燃气等必需品供应。
公共服务类企业运行:水、电、燃油、燃气、通讯、交通、环卫等企业维持正常运转,确保城市基本功能不受影响。
特殊群体关怀:对紧急就医、生活保障等需求开通绿色通道,相关车辆经认定后可通行。
志愿者服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工作,缓解基层压力。
不全面封控的原因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枢纽城市,其经济地位和国际环境决定了全面封控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上海选择在现有状态下加大疫情防控力度,通过分区分批筛查、精准管控风险区域,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需求。这一策略既体现了对疫情的重视,也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上海正以科学、有序的方式应对疫情挑战,通过分区分批的核酸筛查与封控管理,全力遏制疫情扩散,同时保障城市基本运转与居民生活需求。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3月7日可以出入东莞,但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一、疫情形势与风险等级
截至3月6日24时,东莞市新增50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0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集中在大朗镇。所有病例均在集中隔离期间发现,涉及场所已进行环境核酸采样和终末消毒。目前,东莞市通过多轮大规模核酸筛查未检出社会面阳性个案,近期病例均来自密接人员或闭环管理重点场所的主动排查,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已有效管控,社区传播风险较低。
二、出入东莞的政策要求
整体可出入,但需遵守防疫规定

东莞市未实施封城措施,人员可正常出入。但基于疫情防控需要,中高风险地区实施严格管控,部分区域可能限制人员流动。建议出行前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目的地风险等级及具体管控措施。
离莞与入莞的注意事项
离莞人员:需关注目的地防疫政策,部分地区可能要求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绿码。
入莞人员:需配合查验健康码、行程卡,中高风险地区来莞人员可能需接受集中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
三、防控建议
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尽管东莞未封城,但建议公众减少非必要出行,尤其是避免前往疫情重点区域。在莞人员减少流动:已在东莞的人员应避免频繁跨区域活动,降低感染风险。持续做好个人防护:无论出入东莞与否,均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并配合落实测温、扫码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四、信息获取渠道
公众可通过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本地主流媒体获取最新疫情动态和防控政策,避免依赖非官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