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新冠患者数字画像及传播网络一、数字画像年龄分布陕西新冠患者的年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48岁的感染者最多,16岁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感染最少。22岁之上感染人数有一个提升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社交活动频率和范围有关。性别比例男女感染比例基本相当,男...
陕西新冠患者数字画像及传播网络
一、数字画像
年龄分布
陕西新冠患者的年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48岁的感染者最多,16岁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感染最少。
22岁之上感染人数有一个提升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社交活动频率和范围有关。
性别比例
男女感染比例基本相当,男性感染人数略多于女性。
平均年龄随时间变化
患者平均年龄随时间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月14号,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
这表明疫情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后期感染的主要是年纪较大、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其传播能力也相对较弱。
二、传播网络
外地输入性病例发病时间
外地输入性病例在到达陕西后的平均发病时间随时间增长,意味着后期输入的病例潜伏期较长。
这提示在疫情初期,对潜伏期较短的患者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而后期则需更加关注潜伏期较长的患者。
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主要分为陌生人感染、弱联系感染和强联系感染三种。
强联系感染一直占比较高,但在2月7号,陌生人感染有一个较高的爆发,主要来源于西安多彩商场感染事件。
这说明疫情一直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引起大量陌生人感染,但聚集性强关系感染仍需重点控制。
传播网络结构
陕西新冠患者的传播网络呈现多个聚簇,其中最大的是由早期患者组成的聚簇。
不少输入性病例已经无法追踪省外的传染源,但多数患者的感染源可以追踪到这些早期聚簇上。
这表明疫情传播在早期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聚集性,后期防控措施应更加关注这些聚集性区域。
总结
通过对陕西新冠患者的数字画像和传播网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年龄分布上,中年人群感染较多,年轻人感染较少;性别比例上,男女感染人数基本相当。疫情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后期感染的主要是年纪较大、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其传播能力也相对较弱。传播网络呈现多个聚簇,强联系感染一直占比较高,但陌生人感染也有爆发风险,需重点关注聚集性强关系感染。
这些结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控策略。
自2022年3月7日起,西安市新增3个中风险区,分别为曲江新区曲江池东路988号凯悦酒店、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汉庭酒店(万寿路地铁站店)、碑林区文艺路街道文北二社区金色城市小区1号楼,调整后西安市共有3个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具体说明如下:
调整依据:此次调整是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划分、精准管控等工作要求,以及专家综合评估结果作出的决定。新增中风险区详情
曲江新区曲江池东路988号凯悦酒店:该酒店所在区域因疫情防控需要,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意味着在此区域内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加强核酸检测等。
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汉庭酒店(万寿路地铁站店):同样基于疫情防控的科学评估,此酒店被纳入中风险地区范围,区域内人员需遵守相关防控规定,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碑林区文艺路街道文北二社区金色城市小区1号楼:该小区1号楼因存在一定疫情传播风险,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相关部门会对该区域进行重点管控,以防止疫情扩散。
其他区域情况:除上述3个新增中风险地区外,西安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其他区域的居民在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生活和工作秩序不受此次中风险地区调整的直接影响。调整时间:此次风险等级调整自2022年3月7日起正式生效,相关部门会按照调整后的风险等级,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西安市实行全市封闭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疫情出现社区传播且防控难度大:第一轮核酸筛查在封控区外发现新的阳性病例,病例分布区域扩大,出现社区传播。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轨迹复杂、涉及范围广,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判定追踪难度大,导致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德尔塔病毒特性要求快速阻断传播:此次疫情由德尔塔病毒变异株引发,该病毒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代际间隔时间短。鉴于其特性,必须与病毒全力赛跑,通过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让城市慢下来,才能最快阻断病毒传播。
隐匿传播特点需提级管控:此次疫情呈现隐匿传播特点,许多阳性病例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容易忽视个人身体状况,导致不经意间造成快速传播。为尽快发现潜在传染源并及时隔离治疗,最大限度保护市民健康,综合研判后决定进行提级管控。
封闭管理期间注意事项:

封控区及中风险地区人员:有病例的封控区及划定的中风险地区人员,须严格遵守封控要求,足不出户,有条件时单人单间居住。
管控区人员:无病例的管控区人员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集聊天、不串门聚餐。外出采购生活物资或核酸检测时,注意保暖并做到早去早回,不利用外出时间遛弯,其他时间尽量不离家。外出时需坚持“扫码、测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自觉维护秩序。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市民若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十大症状,应正确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主动告知接触史,就医过程中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全国多地出现新冠疫情,涉及北京、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南、贵州、河北、湖北等多个省市,需保持警惕。 以下是具体信息:
疫情涉及省市及传播特点目前疫情已波及9个省市,其中陕西发现的2例确诊患者因在旅游景区活动,流动性大导致传播速度快,传播链已涉及6个省市。
图:陕西确诊病例传播链条示意图
疫情大范围爆发可能性较低当前疫情来源清晰、传播链单一,且我国已积累一年多的抗疫经验,具备成熟的防控能力,因此大规模爆发的风险较小。
图:国内疫情防控经验与应对措施
受影响人群及防护建议
高风险场所人群:在人流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务必佩戴口罩。
疫情相关地区居民:甘肃酒泉市、张掖市、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地居民需加强防护,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立即报备。
其他地区居民:非必要避免前往疫情风险地区。
图:不同人群的疫情防护建议
病毒类型与防控重点目前尚未公布确诊患者详细资料,但“德尔塔毒株”可能性较大。该毒株传播性极强,需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图:德尔塔毒株传播特点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