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3月4日疫情最新数据如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6例(含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其中深圳21例、东莞24例、惠州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例,均来自东莞。截至3月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9143例(境外输入6620例),其中确诊病例...
广东3月4日疫情最新数据如下: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6例(含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其中深圳21例、东莞24例、惠州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例,均来自东莞。截至3月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9143例(境外输入6620例),其中确诊病例5158例(境外输入3135例),无症状感染者3985例(境外输入3485例)。
疫情风险分析:
从数据看,广东本土累计确诊病例较少,但近期深圳、东莞新增本土病例较多,短期内疫情防控压力仍存。不过,境外输入风险相对更高(占累计确诊病例的60.8%)。目前,广东省疫情总体处于可控状态,未出现大规模扩散,风险等级较低。
防控建议:
公众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需关注属地政府发布的疫情动态,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
关于房租减免政策:

广东部分地区已出台租金减免措施。例如,广州房地产协会曾倡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减免租金,2020年2月实行免租一个月,3月1日至4月30日租金减半。具体政策可能因地区、行业及业主类型而异,建议咨询当地社区或行业协会。
总结:
广东当前疫情以局部散发为主,总体风险可控,但需警惕输入性风险。公众无需过度担忧,但需保持警惕,严格遵守防控要求。
广州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呈现区域聚集性分布,病例集中在越秀区、白云区、番禺区、黄埔区,高风险街道涉及多个区的特定区域,疫情与蚊媒密度及天气因素相关。
一、病例分布情况

根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2025年7月至8月期间,广州基孔肯雅热病例呈阶段性增长:
7月20日-26日:新增22例本地个案;7月27日-8月2日:新增65例本地个案;8月10日-16日:新增85例本地个案;8月24日-30日:新增49例本地个案。病例主要集中在越秀区、白云区、番禺区、黄埔区,其他区域未报告大规模聚集性病例。二、高风险街道名单
以下街道因病例密集或蚊媒监测阳性率高,被列为高风险区域:
越秀区:北京街道、光塔街道、登峰街道、杨箕社区;白云区:景泰街道;番禺区:大石街道、桥南街道、石楼镇;黄埔区:南岗街道。高风险区域与居民区、公园等蚊虫易孳生场所重叠,需重点防控。三、疫情特点与关联因素区域聚集性:病例分布与蚊媒密度高度相关,高风险街道普遍存在积水容器多、绿化带蚊虫孳生等问题。天气影响:台风降雨后,积水环境增加,蚊虫繁殖速度加快,导致病例数在雨后1-2周内显著上升。传播途径: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户外活动较多者为主。四、防控建议
疾控部门呼吁民众:
清理积水:定期检查花盆、水桶、轮胎等易积水容器,避免蚊虫孳生;减少暴露: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早7-10时、晚4-7时)进行户外活动;个人防护: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高风险区域居民需密切关注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