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次疫情还将发现续发病例,具体分析如下:
一、当前疫情概况
自4月22日以来,北京市累计报告20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初步流调显示,疫情已隐匿传播1周,感染者人群多样、活动范围广,涉及学校、旅行团及多个家庭。例如,4月22日22时至23日16时,朝阳区新增12例确诊病例,其中9例为在校学生,凸显了传播链的复杂性。
二、续发病例的必然性
隐匿传播特征:本轮疫情具有隐匿性、狡猾性特点,部分感染者初期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导致早期未被及时发现,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时间窗口。人群多样性:感染者涉及学生、旅行团成员、家庭聚集等多类人群,活动轨迹覆盖学校、商超、市场等公共场所,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排查力度加强:随着流调溯源和核酸检测范围扩大,更多潜在感染者将被筛查出来,因此续发病例的发现是防控工作的必然阶段。
三、防控挑战与应对措施
重点行业筛查:相关部门将加大学校、商超、市场、工地及装修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筛查力度,阻断传播链。学校防疫强化:朝阳区已加快涉疫学校处置,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健康监测等措施,防止校内聚集性疫情。公众防护建议:市民需坚持非必要不出京,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同时配合核酸检测、健康码查验等防控要求。
四、疫情发展趋势
本轮疫情续发和传播风险较高,抗击疫情面临新挑战。但通过缩短排查周期、扩大管控范围、强化社会面防控,有望在短期内遏制疫情扩散,最终打赢阻击战。
北京市某小学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15例感染者,溯源结果显示病毒与2022年1月国外上传的病毒序列高度同源,未发现与国内本土病例高度同源。

疫情基本情况: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的通报,3月15日16时至16日16时,北京新增9例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东城区5例,朝阳区4例。截至目前,某学校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15例感染者,包括学生7例和家长8例。
感染源调查结果:
教职工及外环境检测:对学校教职工、学生及外环境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显示教职工中未发现核酸阳性人员,学校外环境标本均为阴性。这表明疫情未通过教职工或外环境传播。
病毒基因测序: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感染者的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通过将病毒序列与国内、本市既往本土和境外输入病例序列进行比对,未发现高度同源的情况。
与国外病毒高度同源:进一步比对发现,该病毒序列与2022年1月国外采样并上传至国际新冠病毒数据库的病毒序列高度同源。这表明此次疫情的病毒可能来源于境外输入。
北京本轮疫情概况:

累计感染者:此前,北京本轮疫情已有感染者43例。加上此次通报的9例新增感染者(感染者44~53),累计感染者数量有所增加。
疫情传播链:目前,北京本轮疫情涉及多条传播链,包括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传播和此次学校聚集性疫情。疾控部门正在持续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以阻断疫情传播。
防控措施建议:
加强入境人员管理:鉴于病毒与国外序列高度同源,需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防止境外输入引发本土疫情。
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学校应加强师生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同时做好环境消杀和通风换气。
公众防护意识:市民应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减少聚集性活动,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及加强免疫,提高自身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