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6月20日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为东莞报告6月20日0-24时,广东省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具体情况如下:地区:该本土确诊病例由东莞市报告。此外,广东省在6月20日还报告了多例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如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全省新增境...
广东省6月20日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为东莞报告
6月20日0-24时,广东省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具体情况如下:
地区:该本土确诊病例由东莞市报告。
此外,广东省在6月20日还报告了多例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如下: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例。其中,广州报告3例,分别来自英国、阿联酋和柬埔寨;深圳报告2例,分别来自刚果金和肯尼亚;佛山报告1例,来自柬埔寨。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全省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1例。其中,深圳报告5例,分别来自美国、泰国、南非、肯尼亚和刚果金;佛山报告2例,均来自柬埔寨;东莞报告1例,来自阿联酋;中山报告3例,均来自加蓬。
出院情况:全省新增出院2例。
截至6月20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99例(境外输入1135例),目前在院治疗病例为230例。
疫情防控措施与建议:

加强个人防护: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地方,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以便做出合理的出行和防护安排。
配合防控工作:对于疫情防控部门的工作,公众应积极配合,如接受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同时,对于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主动向社区报备,并配合做好隔离和检测工作。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面对疫情,公众应保持警惕,加强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广东新增1例霍乱病例,为霍乱弧菌感染。
7月2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3年6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根据通报,2023年6月(2023年6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广东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30474例,死亡137例,其中甲类传染病报告1例(霍乱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此前,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时指出,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645例、死亡2465人。其中,甲类传染病报告中,有3例为霍乱弧菌感染。而此次霍乱病例报告,也是自2022年10月我国出现3例霍乱弧菌感染病例后,时隔6个月再次出现霍乱弧菌感染病例。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的一种。霍乱弧菌包括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不过近年来,广东省发现的霍乱病例主要是由不产毒的霍乱弧菌引起的,症状较轻。夏秋季是霍乱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但受胃酸及免疫力等影响,感染后并非人人都发病。
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在新感染区,成人比儿童易受感染;在地方流行区,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为高,后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随着对霍乱弧菌抗体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病后二次发生严重感染者少见。
霍乱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数小时至5天。人感染霍乱后主要症状为呕吐和水样的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伴喷射性呕吐。部分病例因为持续的呕吐和腹泻,可能出现脱水、循环衰竭、肌肉痉挛及尿毒症等症状,并可能伴随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正规的治疗,重症病患可在12~24小时内死亡。霍乱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进行对症处理,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辅以抗菌治疗。怀疑感染霍乱者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霍乱,需牢记“五要”和“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
海鲜产品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
无牌餐饮不光顾;
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可能被污染且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总之,不注意卫生和不爱洗手是导致感染霍乱的最大隐患。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预防要点,不仅有助于预防霍乱,也能有效预防夏季各类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