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哈尔滨,传染源未知的舒兰,东北两城的失守并非偶然。这两起疫情事件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疫情的再次爆发。以下是对哈尔滨和舒兰两城疫情发展的分析,以及从中得出的警示。
一、疫情发展情况
哈尔滨疫情:从4月9日到4月27日,短短半个月内,哈尔滨已有89个感染者(68例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关联病例。疑似源头为从美国返回的22岁女留学生韩某,但韩某是否真的具备传染性以及她是否真的是此次传染链的源头,仍需进一步调查。
舒兰疫情:吉林省舒兰市出现聚集性疫情,成为全国唯一高风险地区。截至5月11日,吉林全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08例,其中舒兰市相关病例占多数。舒兰疫情的传染源成谜,专家推测可能由衣服感染,但具体源头仍需更多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手段来确认。
二、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突然出现“聚集疫情”:哈尔滨和舒兰都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多例本土病例,且均为聚集性疫情。出现省级传播:两地的疫情都出现了跨省传播的情况,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感染源成谜:哈尔滨和舒兰疫情的传染源都尚未明确,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
不同点:
不同的传染链条:哈尔滨疫情中,除了多名亲属及其密切接触者外,还出现了院内感染的情况;而舒兰疫情则主要是多名亲属及其密切接触者。处理措施:两地政府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但具体措施有所不同。例如,舒兰市采取了铁路列车停运、社区封闭管理等措施;而哈尔滨则提出了九条管控办法来遏制疫情蔓延。
三、警示与反思
政府举措需精准且落实得力:在疫情防控中,政府举措的精准性和落实力度至关重要。只有及时公布并严格执行相关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开展精准摸底排查:将可能接触的人员全部纳入筛查范围,严格排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如果出现社区不盯防、医院没守住、流调不及时等情况,整个城市的防控体系就可能失灵。
及时提升风险等级:在疫情出现苗头时,应及时提升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这有助于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盲目乐观和放松防控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或放松防控。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疫情不反弹。
坚持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这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并压实各级防控责任。
综上所述,哈尔滨和舒兰两城的疫情并非偶然失守,而是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中需要更加严谨和细致。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疫情不反弹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东北疫情反弹,传染源未知,多地管控再升级
近日,东北地区再次出现本土病例,且传染源依旧未知。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相继升级了管控措施。
一、哈尔滨发布严控公告
哈尔滨市发布第18号公告,要求严控4月28日后吉林市来(返)哈人员。具体措施包括:
除舒兰外的吉林市来(返)哈人员,需先集中隔离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检测为阴性的需居家隔离14天,隔离期满前再进行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舒兰的来(返)哈人员,如已满14天,则与吉林市其他来(返)哈人员同样处置;如未满14天,从来(返)哈当天算,集中隔离至满14天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转为居家隔离14天,隔离期满前再进行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各类住宿服务机构不得接待吉林市来(返)哈人员。
二、长春调整管控措施
长春市也对之前的公告进行了调整,将舒兰来(返)长人员的管控措施提前,并增加了核酸检测次数。具体措施包括:
舒兰来(返)长人员实行“集中隔离14天+居家单独隔离7天+核酸检测4次”的措施。4月22日后,丰满区来(返)长人员实行“居家单独隔离14天+3次核酸检测”。5月1日后,吉林市其他城区来(返)长人员实行“自我居家隔离7天”。各类住宿服务机构不得接待舒兰市来长住宿人员。
三、吉林实施严格管控
吉林市也发布了严格管控措施,比照高风险区域进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火车站暂停乘车业务。强化社区、村屯封闭措施。停运客运专线、旅游包车。前往外地人员需持48小时内自费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严格自我隔离方可出城。所有文化、娱乐场所一律停业。
此外,吉林市还关闭了小区多余出入通道,限制每户每天外出采购人数,关停公共服务及娱乐场所等。
四、疫情传播链及扩散情况
截至5月13日,本次东北疫情反弹同一链条上的确诊病例已达21人(吉林市和舒兰市内),沈阳1人,吉林市境内另有2名无症状感染者。通过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和信息,可以初步绘制出疫情传播图。其中,9日确诊病例1及其关联人员在疫情扩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在出现症状后未及时报告、就医,反而多次外出聚餐、活动,导致多起聚集性感染发生。
五、传播图展示
(点击可放大查看高清图)
从传播图中可以看出,疫情在吉林市和舒兰市之间以及两地与其他地区的关联人员中迅速扩散。这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各项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面对东北疫情反弹的严峻形势,各地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升级管控措施以遏制疫情扩散。同时,广大市民也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出行能减则减,聚餐能少就少!家庭聚会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
入冬以来,我国境内由输入传染源导致的本土聚集性疫情频次有所增多。尽管由于发现和控制及时,疫情规模均较小,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疫情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建议,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活动,并控制聚餐人数规模。对于个人家庭的聚集,最好能够控制在10人以下。
一、减少不必要出行和聚集
随着节假日的到来,人们出行和聚餐的需求增加,但这也为疫情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因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活动。对于非必要的长途旅行,可以考虑取消或推迟,以减少跨区域流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在本地也要避免参加大规模的人群聚集活动,如大型聚会、演出等,以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二、控制聚餐人数规模
聚餐是疫情期间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控制聚餐人数规模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吴尊友专家建议,家庭聚会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在聚餐时,还应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空气流通。此外,使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
三、企事业单位举办活动需有防控方案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举办聚集性活动也需要特别注意疫情防控。吴尊友专家指出,50人以上的聚集性活动应该要有完整的防控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这包括提前对参与人员进行健康状况排查、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同时,活动场所也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四、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除了减少出行和聚集外,个人卫生和防护也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市民应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防止飞沫传播。此外,还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以降低感染风险。
五、警惕其他传染病风险
除了新冠病毒外,元旦春节期间还需注意防范禽流感、诺如病毒以及食物中毒等其他传染病风险。专家提醒市民,尽量避免前往活禽市场或购买活禽,以降低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以及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等,以防食物中毒和诺如病毒感染。
综上所述,元旦春节期间,市民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出行和聚集活动,控制聚餐人数规模,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企事业单位举办聚集性活动时也需有完整的防控方案。同时,还需警惕其他传染病风险,确保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