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英特尔HD Graphics 4600核显,我们得把时钟拨回到大概2013年左右,它是伴随英特尔第四代酷睿处理器(代号Haswell)一同问世的集成显卡,在今天看来,它绝对属于“老将”了,但因为它曾经被广泛搭载在数以千万计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中,所以直到现在仍有很大的讨论热度,这个“天梯图详析”,其实就是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历史位置,看看它当年是个什么水平,现在又能干些什么。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HD4600是一颗集成在CPU内部的显卡,它需要共享电脑的内存作为显存使用,这在当时是一个主流的方案,它的对手主要不是那些独立的游戏显卡,而是AMD当时推出的APU(比如A8、A10系列处理器内置的显卡)以及它自己的前代产品,比如HD4000、HD3000。
如果我们要画一个那个时代的“核显天梯图”,那么HD4600的位置大概在中游偏上,它的正上方,是性能更强的AMD APU集成显卡,比如当时AMD Radeon R7系列核显,在图形处理能力上,特别是玩游戏方面,通常比HD4600要强一截,而在它的下方,则是它自己的前辈HD4000/HD2500,以及更老旧的核显,HD4600在当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它比入门级的核显要好不少,能够提供基本的游戏和多媒体体验,但又无法与同时代AMD的强力APU或者哪怕是入门级独立显卡(如GT 730)相抗衡。
HD4600的具体表现如何呢?
在日常使用方面, HD4600是绰绰有余的,无论是运行Windows系统、浏览网页、处理Office文档、观看高清视频(包括1080P),它都非常流畅,它甚至能够支持4K分辨率的显示器输出,不过对于当时的硬件环境来说,4K更多是用于桌面显示和视频播放,想要流畅进行4K视频解码还是有些吃力,但处理普通的4K界面是没问题的。
在游戏性能方面, 这就是HD4600需要面对主要考验的地方,它的定位是“入门级游戏体验”,这意味着,如果你想玩当时的主流大型3D游戏,战地4》、《古墓丽影9》等,你必须在最低画质、降低分辨率(比如720P)下,才能获得一个勉强可玩的帧数(可能就在30帧左右徘徊),对于要求不高的网络游戏,英雄联盟》、《DOTA2》,HD4600在1080P分辨率、中等或低画质下,可以达到比较流畅的体验(50-60帧以上),而对于更老的一些3D游戏或者对显卡要求极低的独立游戏,它则能应付自如。
HD4600的用户群体非常清晰:就是那些不打算额外购买独立显卡,对游戏需求不高,或者仅仅偶尔玩一下轻量级游戏的用户,对于他们来说,HD4600省去了购买独显的成本和功耗,提供了一个“够用”的解决方案。
与新一代核显的对比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到现在,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HD4600,它的性能就显得非常薄弱了,英特尔近些年在核显上的进步是巨大的,我们以目前主流的英特尔锐炬Xe核显(搭载于第11代及之后的酷睿处理器)为例来做个简单对比。
综合表现评估
对HD4600的综合评估需要分两个角度来看:
从历史角度看,HD4600是英特尔在集成显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相比前代有可观的性能提升,巩固了核显作为“非游戏用户标配”的地位,它是一颗合格、可靠的入门级核显,成功服务于大量的办公和家庭娱乐电脑。
从当下实用角度看,如果你的电脑里还是HD4600,那么它目前最大的用处就是保证电脑的基本显示功能,它可以胜任一切日常办公、影音播放和轻度网络冲浪,但任何涉及图形性能的需求,比如玩稍微新一点的游戏、进行简单的视频剪辑、甚至多屏高分辨率输出,HD4600都会显得力不从心,成为系统的瓶颈。
结论就是,HD4600在当年的“核显天梯图”上占据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但时至今日,它已经被现代核显远远甩在身后,它是一代经典,但也确实老了,对于还在使用它的用户,如果感觉电脑卡顿,尤其是在打开多个网页或进行轻度图形任务时,升级一台带有现代核显的新电脑,将会带来脱胎换骨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