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英特尔酷睿i9-9900K,即使在今天它已经不再是货架上的最新产品,但“经典”和“一代游戏神U”的称号依然牢牢戴在它头上,你可能在很多装机推荐里看到过它的名字,心里会想:现在都出到13代、14代了,这个老将到底还值不值得考虑?这篇文章就抛开那些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i9-9900K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CPU,它强在哪里,弱在哪里,帮你判断它是不是你的菜。
我们得给它定个位,你可以把CPU世界想象成一个不断往高处盖的摩天大楼,也就是“性能天梯”,i9-9900K当年发布的时候,可以说是直接坐上了这栋大楼最顶层的豪华套房,是消费级CPU里的绝对王者,它的核心规格即使放在现在看也很有分量:8个核心,16个线程,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说,核心就像厨房里的厨师,线程就像厨师的手,厨师多,可以同时做不同的菜(多任务处理);手多,一个厨师也能同时处理两个锅(提升单个核心的效率),i9-9900K等于是有8位大厨,而且每位大厨都技艺高超,双手灵巧。
这就引出了它最强大的地方:游戏性能,在它称王称霸的那个年代,绝大部分游戏对“厨师”数量的要求并不高,反而更看重单个“厨师”的炒菜速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核性能”,i9-9900K的单核性能在当时是顶尖的,加上它还能通过超频进一步提升频率,让游戏帧数冲到更高,即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如果你主要玩的是《英雄联盟》、《CS:GO》、《绝地求生》这类对CPU单核性能非常敏感的主流网游,或者是大部分3A大作,i9-9900K依然能提供非常流畅、高帧率的体验,搭配上一张好的显卡,通吃1080p和2K分辨率的高画质游戏完全不是问题,在很多游戏性能天梯图上,它仍然能处在非常靠前的位置,与后来的一些中高端CPU打得有来有回。
时代在进步,软件和游戏也在进化,i9-9900K的“弱项”也开始慢慢显现,这个弱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平台技术和多核性能的后续竞争。
第一是平台,i9-9900K需要搭配300系列的主板,比如Z390,这个平台最大的两个遗憾是不支持PCIe 4.0和不支持DDR5内存,PCIe 4.0是连接显卡和高速固态硬盘的通道,速度比PCIe 3.0快一倍,虽然目前顶级的PCIe 4.0显卡在PCIe 3.0插槽上性能损失微乎其微,几乎感觉不到,但对于那些顶级的PCIe 4.0固态硬盘来说,你就无法发挥它全部的读写速度了,DDR5内存是更新的内存标准,频率更高,长远看是趋势,但i9-9900K的平台无法享用,这意味着如果你选择它,整个平台的扩展性和未来升级潜力会受到一些限制。
第二是多核性能,当AMD的锐龙处理器靠着更多的核心和线程发起冲击后,市场格局变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视频剪辑、3D渲染、大型编程编译等,都能很好地利用更多的核心,相比之下,i9-9900K的8核16线程在面对现在主流的12核、16核甚至更多核心的CPU时,在这些重度生产力应用上就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速度会慢上不少。
到底什么样的人现在还可以考虑i9-9900K呢?
而不太适合选择i9-9900K的人则是:
i9-9900K就像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拳王,虽然年岁已高,不再是最能打的那个,但底子还在,功力深厚,在它最擅长的游戏领域,依然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它的价值不在于和最新一代的旗舰产品正面硬刚,而在于在特定的场景下(尤其是二手市场)提供一种极具性价比的高性能选择,装机必看指南的核心就是:认清你的主要需求、预算和是否在乎平台的新技术,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请这位老将出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