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16年,那真是一个智能手机性能开始狂飙突进的时代,大家买手机不再只看摄像头像素和外观,开始纷纷关心起手机里那颗“芯”的强弱,而衡量这颗“芯”游戏和图形能力的关键,就是GPU,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显卡,那时候,各种手机芯片厂商杀得昏天黑地,都想在性能的王座上坐一坐,我们就来揭开尘封的记忆,重现2016年那场精彩的手机GPU性能争霸战。
如果要给2016年的移动GPU排个“天梯”,那站在最顶端的,毫无疑问是苹果的A10 Fusion芯片,这款芯片搭载的GPU是苹果自己设计的,性能非常恐怖,当时,用iPhone 7或者7 Plus玩游戏,那种流畅度和画面效果是其他手机很难比拟的,无论是大型3D游戏的加载速度,还是复杂场景下的帧率稳定性,A10 Fusion都一骑绝尘,它就像是武林中的绝世高手,独自站在山顶,俯瞰众生,虽然苹果从不公布其GPU的具体核心参数,但实际表现就是最强的标杆。
在安卓阵营里,谁才是老大呢?这一年,高通旗下的骁龙820芯片无疑是安卓旗舰机的标配,它内置的Adreno 530 GPU,表现非常抢眼,当时几乎所有号称“性能怪兽”的安卓手机,比如三星Galaxy S7、小米5、一加3等,都采用了这款芯片,Adreno 530在图形处理上效率很高,玩主流的大型游戏几乎都不在话下,而且对视频解码和高清屏幕的支持也很好,可以说,在安卓世界里,骁龙820和它的Adreno 530就是性能的保证,是当之无愧的“安卓GPU之王”。

有王者,自然就有挑战者,2016年,最大的挑战者就是三星和华为,三星的Exynos 8890芯片(主要用在部分地区的S7和Note7上)采用了ARM的Mali-T880 MP12 GPU,这个“MP12”意味着它有12个核心,听起来非常唬人,在实际表现中,它的理论性能确实非常强劲,甚至在某些测试中能逼近甚至小超Adreno 530,但有时候,核心多不一定就代表实际游戏体验绝对好,它在能效和驱动优化上和高通相比还是略有差距,但无疑已经是一流水平了。
而华为则带着自家的麒麟960芯片在年底登场,它搭载了Mali-G71 MP8 GPU,这是ARM新一代的GPU架构,性能相比前代有巨大提升,麒麟960的出现,让华为海思真正进入了高端芯片的竞技场,它的GPU性能虽然还无法完全击败骁龙820,但已经能够紧紧咬住,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为后来麒麟系列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这些高端旗舰,中端市场的争斗也同样激烈,高通的骁龙652/650芯片搭载的Adreno 510,以其出色的能效比和够用的性能,成为了当年众多高性价比手机的首选,被很多人誉为“神U”,而联发科则推出了Helio X20/X25芯片,它内置的ARM Mali-T880 MP4 GPU,试图用“十核”处理器和不错的图形性能抢占市场,虽然最终在能效和持续性能上遭遇了一些挑战,但也算是在中高端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回过头看2016年的这场GPU争霸战,我们会发现几个有趣的点,苹果凭借其软硬件一体的优势,在绝对性能上遥遥领先,在开放的安卓阵营,高通凭借Adreno GPU的深厚底蕴,依然保持着明显的优势,而三星和华为则作为强大的追赶者,不断缩小着差距,这场竞争直接受益的就是我们消费者,手机的游戏性能在这一年得到了质的飞跃,以往不敢想象的高画质手游开始成为可能。
2016年的手机GPU天梯图,顶端是孤独的苹果A10 Fusion,紧随其后的是高通骁龙820的Adreno 530,再往下是三星Exynos 8890的Mali GPU和华为麒麟960的Mali GPU,它们共同构成了第一梯队,而中端市场则由高通骁龙600系列和联发科Helio X系列展开混战,这张天梯图不仅记录了芯片的性能排名,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标志着移动处理器的性能竞赛进入了白热化的新阶段,为我们今天能享受到极致流畅的手机体验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