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笔记本电脑CPU性能天梯图:精准挑选高效能处理器配置全攻略
想要在2016年买一台不卡顿、用着顺心的笔记本电脑,最关键的就是看懂它的“心脏”——CPU(中央处理器),这一年,英特尔和AMD的竞争格局基本没变,但产品线有了新的更迭,这份攻略就是帮你抛开那些让人头疼的专业名词,直接用最直观的方式,搞清楚哪个CPU性能强,哪个适合你。
2016年主流CPU性能天梯图(通俗解读版)
你可以把CPU性能想象成一个金字塔,越往上性能越强,价格也越贵,我们大致把它分成几个梯队:

顶级性能梯队(发烧游戏/专业工作站):
这个位置基本是英特尔一家独大,主要是英特尔酷睿系列后缀带“HK”的型号,英特尔酷睿i7-6820HK,这是当年移动CPU中的王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锁频”,意味着电脑厂商可以把它超频到更高的速度,获得极致性能,专门为那些追求极限帧数的大型游戏玩家和专业视频渲染、3D设计工作者准备,配备这种CPU的笔记本通常都非常厚重,价格昂贵。
高端性能梯队(强力游戏/高效创作):
这个梯队是高性能笔记本的主流选择,主要是英特尔第六代酷睿i7和i5的标准电压(H/Q系列)版本。
- 酷睿i7-6700HQ/ i7-6820HQ:这是2016年游戏本的绝对主力,四核心八线程,处理多任务和大型应用非常从容,玩大型单机游戏、做视频剪辑、运行虚拟机,选它基本不会错,绝大多数标榜“游戏本”的电脑都会用这个级别的CPU。
- 酷睿i5-6300HQ:可以看作是i7-6700HQ的“青春版”,同样是四核心,但减少了线程数,性能对于大多数游戏和日常重度应用来说已经非常充足,是性价比很高的游戏本选择。
主流性能梯队(日常办公/轻度娱乐):
这个梯队是市面上最常见、销量最大的部分,主要是英特尔的低电压(U系列)处理器和AMD的同类产品,这些CPU主打节能、长续航和低发热,常用于各种轻薄本、超极本和主流办公本。

- 英特尔酷睿i7-6500U / i5-6200U:这是轻薄本的高配和标配,i5-6200U堪称“街机U”,性能对于上网、看高清视频、运行Office办公软件、玩一些像《英雄联盟》这样的网络游戏来说绰绰有余,i7-6500U性能稍强一些,但提升不算巨大。
- 英特尔酷睿i3-6100U / 奔腾、赛扬系列:定位入门级,满足最基本的文字处理、网页浏览需求,预算非常有限可以考虑,但建议至少从i5起步,体验会好很多。
- AMD FX-8800P / A10-8700P:AMD在2016年主打APU(融合了不错显卡的CPU),它们的CPU纯计算性能大致介于英特尔i3和i5低电压版之间,但其最大的优势是内置的核芯显卡性能在当时比英特尔的核显要强不少,能在较低价位提供尚可的轻度游戏能力,适合预算不高,但又想偶尔玩点游戏的用户。
如何根据你的需求精准挑选?
光看性能排名还不够,关键是要匹配你的用途。
如果你是硬核游戏玩家或专业设计者:

- 毫不犹豫地选择高端性能梯队。 直接锁定 酷睿i7-6700HQ 或 i5-6300HQ 的配置,不要考虑任何后缀是“U”的低电压CPU,因为对于持续高负载的游戏和渲染来说,标准电压CPU能提供稳定得多的性能输出,这类笔记本一定会配备独立显卡(如NVIDIA GTX 960M/970M/980M),这是游戏的另一个关键。
如果你是大学生或普通上班族:
- 主流性能梯队是你的最佳选择。 对于写论文、做PPT、浏览网页、看在线视频这些需求,英特尔酷睿i5-6200U 的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用起来会非常流畅,优先考虑搭载这款CPU的笔记本,你会获得续航、便携性和性能的完美平衡,如果预算充足,升级到i7-6500U也可以,但可能你日常使用中根本感觉不出区别。
如果你经常出差,对续航和便携性要求极高:
- 专注主流梯队中的低电压U系列。 像联想ThinkPad X/T系列、戴尔XPS 13、苹果MacBook Air等经典轻薄本,都是基于这些低功耗CPU打造的,它们能轻松提供8小时以上的续航,机身轻薄,非常适合移动办公,在这种情况下,CPU性能要为续航和便携让路。
如果你预算非常紧张:
- 可以考虑 AMD的A10或A8系列APU,或者英特尔的 奔腾系列,它们的性能足以应对日常基础应用,而且AMD平台往往能带来更好的图形性能,在同价位下可以玩一些要求不高的游戏。
选购时一定要避开的坑
- 不要只看i3/i5/i7的前缀! 这是最大的误区,一个i7-6500U(低电压)的性能是远不如i5-6300HQ(标准电压)的,一定要看完整的型号后缀,HQ/MQ/QM代表标准电压高性能,U代表低电压。
- CPU不是唯一,内存和硬盘同样重要! 2016年,坚决选择至少8GB内存,4GB已经非常卡顿,硬盘方面,固态硬盘(SSD)是提升日常使用流畅度的“神器”,比传统机械硬盘快得多,哪怕CPU稍弱,只要有SSD,开机和打开软件的速度都会有质的飞跃,理想配置是“SSD+大容量机械硬盘”的组合。
- 考虑散热能力。 同样的CPU,在不同笔记本里的表现可能天差地别,这取决于厂商的散热设计,购买前最好能看看相关型号的评测,了解其在高负荷下的温度和噪音表现。
2016年选笔记本CPU,记住一个核心原则:按需选择,平衡预算。 游戏设计选HQ,办公便携选U版,认清后缀是关键,内存硬盘不能省,希望这份通俗易懂的攻略能帮助你在2016年的笔记本市场中,精准找到那颗最适合你的“强大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