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清楚“天梯图”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把显卡天梯图想象成学校里的成绩排名榜,这个榜单不是按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排的,而是把所有学生的“综合总分”从高到低列出来,显卡天梯图也一样,它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几乎所有显卡,根据它们一个大概的“综合性能”高低,从上到下排了个顺序。
位置越靠上的显卡,性能越强,价格也越贵,通常是给追求极致游戏体验或者干专业重活(比如视频剪辑、3D建模)的人准备的,位置靠下的,性能弱一些,但价格便宜,功耗低,能满足日常办公、看高清电影或者玩点小游戏的需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排名是跨品牌的,也就是说,它会把英伟达(NVIDIA)的显卡和AMD的显卡放在一起比较,它会告诉你,AMD的RX 7700XT和英伟达的RTX 4060 Ti,到底哪个在性能上更胜一筹,这对于不太了解硬件的用户来说,是个非常直观的参考。
第二步:看懂天梯图的关键“暗号”
天梯图看着简单,但里面有些细节不注意,很容易看走眼。
看“代差”,别光看名字: 这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显卡的名字像“RTX 3060”和“RTX 4060”,你以为4060肯定比3060强,对吧?大多数情况下是的,但天梯图的价值在于告诉你强多少,很多时候,上一代的高端卡,比如RTX 3080,其性能可能会稳稳超过新一代的中端卡RTX 4070,不要被“40系比30系新”这个想法困住,直接在天梯图上找它们的位置对比,一目了然。
分清“同代”内部的等级: 在同一代显卡里,命名规则很固定,无论是英伟达还是AMD,基本都是型号数字越大越厉害,RTX 4070 > RTX 4060 > RTX 4050;RX 7800 XT > RX 7700 XT > RX 7600 XT,天梯图能帮你确认这个性能差距是否明显。
注意“显存”这个附加题: 显存就像是显卡自己的工作台,工作台越大,能同时处理的材料就越多,现在很多游戏和软件对显存要求越来越高,天梯图上,同一款显卡可能有不同显存的版本,比如RTX 4060有8GB版和16GB版,虽然它们的核心性能几乎一样,但在某些特别“吃”显存的游戏或任务中,大显存版本会有明显优势,所以看天梯图时,要留意一下旁边的显存标注。

第三步:把天梯图用起来,找到你的“真命天子”显卡
知道了怎么看图,下一步就是怎么用它来做决策,这需要你回到原点,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主要用电脑来做什么?
我的预算有多少?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先定好你的预算范围,比如3000元,然后直接在天梯图上找到这个价位对应的显卡区域,看看这个区域里有哪些型号,再结合上面提到的你的用途,就能迅速缩小选择范围。

我的电源带得动吗?
显卡是需要供电的,性能越强的显卡通常功耗越高,在天梯图上找到心仪的显卡后,一定要去查一下它的“功耗”指标,然后看看你电脑的电源额定功率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可能还得额外预算升级电源。
最后的小贴士:
天梯图是一个快速定位工具,它不是购机的唯一标准,它帮你避免了“用高端卡的钱买了低端卡”的坑,也帮你快速筛选出备选型号。
但最终做决定前,最好还是针对天梯图上你选中的那一两款显卡,去搜一下具体的游戏性能评测、散热表现、噪音控制等视频或文章,这样你得到的信息就更全面了,买回来的显卡才不会让你失望。
看懂天梯图就是:先懂排名规则,再看细节差异,最后结合自身需求和预算,就能从茫茫卡海中捞出最适合你的那一款。 它一点也不神秘,是你买显卡时最得力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