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物品传染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从病毒传播途径来看,主要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密切接触传播则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此外,在相对密闭且病毒浓度高的环境中,气溶胶传播可能发生,即病毒附着在微小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粪口途径传播则指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但这类情况多见于特定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景。

快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被病毒污染的概率较低。一方面,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影响显著。例如,新型冠状病毒在常温干燥环境下,在快递包装等非生命体表面的存活时间通常较短,难以维持感染活性。另一方面,快递运输流程涉及多次分拣、搬运,且包裹表面可能因摩擦、日晒等因素加速病毒失活。
目前尚无因接收快递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权威报道。尽管理论上病毒可能通过污染的快递包装间接传播,但实际风险需满足多重条件:包裹在运输途中被高浓度病毒污染、病毒在表面保持活性、接触者未采取防护措施(如未洗手直接触摸口鼻)等。这些条件同时达成的概率极低。
为进一步降低风险,建议公众在收取快递时采取简单防护措施: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接触包裹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洁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这些措施可有效阻断可能的间接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