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18年,那真是笔记本处理器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英特尔和AMD这两大巨头打得不可开交,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因为竞争意味着更好的产品、更多的选择和更实在的价格,那时候,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闭着眼睛只认英特尔的i3、i5、i7了,因为AMD的锐龙处理器已经强势崛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得明白2018年笔记本CPU战场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核心战争”,在那之前,很多主流笔记本,尤其是轻薄本,还普遍在用双核处理器,但到了2018年,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都开始把四核甚至更多核心的CPU下放到主流价位段,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电脑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你可以一边开着几十个网页查资料,一边听着音乐,后台还运行着微信和下载任务,电脑也不会觉得“累”,依然能保持流畅,这对于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是质的提升。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两大阵营:
英特尔阵营:稳扎稳打,第八代酷睿是主力
2018年,英特尔的主力部队是第八代酷睿处理器(比如i5-8250U, i7-8550U等),这一代产品最大的进步,就是在主流的U系列(低功耗,主要用于轻薄本)上,全面从双核升级到了四核,这是一个非常实在的升级,当时一颗i5-8250U,其多核性能甚至能逼近前一代的i7-7500U,但价格却保持在i5的水平,性价比一下子就上来了。
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比如游戏玩家或专业设计者,英特尔的H系列(标准电压)处理器是首选,比如i7-8750H,这颗CPU非常经典,拥有6个核心12个线程,性能非常强悍,足以应对当时绝大多数大型游戏和渲染软件的需求,是当年高性能游戏本几乎标配的“神U”,虽然它的功耗和发热也比较大,但放在散热设计较好的游戏本里,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AMD阵营:锐龙崛起,性价比之王
2018年,AMD凭借锐龙移动处理器(比如Ryzen 5 2500U, Ryzen 7 2700U)真正在笔记本市场站稳了脚跟,AMD的策略非常聪明:用更便宜的价格,提供不输于甚至超越同级别英特尔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和平行性能,一颗Ryzen 5 2500U,同样是四核八线程,价格往往比i5-8250U更便宜,而且它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集成的显卡性能普遍强于英特尔当时的集成显卡。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买的是不带独立显卡的轻薄本,选择AMD锐龙平台的版本,你在玩一些像《英雄联盟》这样的主流网游,或者进行简单的视频播放时,体验会更为流畅,这对于预算有限,但又希望获得较好综合体验的学生党和普通办公族来说,吸引力巨大,AMD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英特尔在集成显卡领域的垄断,逼迫英特尔也必须做出改进。
站在2018年的角度,我们该如何根据这个“天梯图”来选购呢?
明确你的需求和预算: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不要盲目追求最高端的i7或Ryzen 7。
不要只看CPU,要看“综合体质”: 笔记本的性能释放不仅仅取决于CPU本身,更取决于厂商的散热设计,同样一颗i7-8750H,放在一个散热出色的高端游戏本里,能持续保持高性能;但放在一个散热缩水的轻薄游戏本里,可能用一会儿就因为过热而降频,实际表现甚至不如散热好的i5,看评测时,一定要关注机器的“烤机”测试和长时间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关注“甜品级”产品: 在2018年,英特尔i5-8250U/U和i7-8750H,AMD的锐龙5 2500U,都可以看作是各自领域的“甜品级”产品,它们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了当时最主流的性能体验,是大多数人的智慧之选。
2018年的笔记本CPU天梯图告诉我们,选择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英特尔依然在绝对高性能和稳定性上拥有优势,尤其是在游戏本领域;而AMD则像一条鲶鱼,用极高的性价比和出色的核显性能,在主流轻薄本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给了我们消费者“用更少的钱,办更多事”的机会,当你理解了这场“核心战争”的背景和双方的优势战场后,你就能更清晰地找到那款最适合你、性能最强的处理器设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