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省的简称和省会 36个省份简称和省会名字,31省份新增本土33例】

箕宏壮 9 2025-11-17 02:00:08

  导语:我国的省份是有简称的,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简洁地命名。而且每一个省都是有一个省会城市的,那么,36个省的简称和省会是什么?36个省份简称和省会名字是什么?

  36个省的简称和省会

  甘肃省会兰州

  我国没有36个省,只有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34个省的简称和省会如下:

  1、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

  2、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

  3、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

  4、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

  5、甘肃省,简称甘,省会兰州。

  6、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

  7、陕西省,简称陕,省会西安。

  8、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

  9、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

  10、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

  11、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

  12、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

  13、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

  14、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

  15、四川省,简称川,省会成都。

  16、贵州省,简称黔,省会贵阳。

  17、云南省,简称滇,省会昆明。

  18、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

  19、江西省,简称赣,省会南昌。

  20、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

  21、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

  22、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

  23、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

  24、新疆,简称新,省会乌鲁木齐。

  25、内蒙古,简称蒙,省会呼和浩特。

  26、宁夏,简称宁,省会银川。

  27、广西省,简称桂,省会南宁。

  28、西藏,简称藏,省会拉萨。

  29、北京市,简称京,省会北京。

  30、上海市,简称沪,省会上海。

  31、天津市,简称津,省会天津。

  32、重庆市,简称渝,省会重庆。

  33、香港,简称港,省会香港。

  34、澳门,简称澳,省会澳门。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46个县级行政区、38755个乡级行政区。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36个省的简称和省会 36个省份简称和省会名字,31省份新增本土33例】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我国当初划分省份的部分标准

  1、以大山为界,如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

  2、以湖泊为界,如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

  3、以河流为界,如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

  之所以没有山南、山北省,河东、河西省,湖东、湖西省,是因为中国省份的划分标准另外一个标准,以人民的固有标准为依据,而我们民族的一些原来的观念认为,东西属木,南北属火。让山南、山北这样的省份出现,不吉祥。因为河南、河北的两侧就是山东、山西省,所以,不会有河东、河西省。

  湖北、湖南的划分标准很明确,就是以洞庭湖为界,那是因为原来就有一个湖广省,明末清初时期,湖南不肯投降清军,坚持抵抗了几十年,清军付出重大损失,才拿下湖南。所以,清朝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认为应该把湖广省腰斩,免得出乱子。

  省份简称的由来,有以下几个规律

  一 以省份名称的个性化关键字(重心字)作为简称,这是最为常见的。例如:新疆-新,甘肃-甘 ,陕西-陕,内蒙-蒙,宁夏-宁,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北京-京,天津-津,四川-川,江苏-苏,浙江-浙,西藏-藏。

  二 以省份境内出现过的古国名或有代表性的州郡名作为简称。例如:山西-晋(晋国),山东-鲁(鲁国),湖北-鄂(鄂国),云南-滇(滇国),河北-冀(冀州),河南-豫(豫州)贵州-黔(黔中郡),广西-桂(桂州郡)。

  三 以省份境内著名的山水名作为简称。例如:

  安徽-皖(皖山),江西-赣(赣江),湖南-湘(湘江),海南-琼(琼山)。

  四 沿用历史传统称谓作为简称。比如福建自古称“闽”,有“七闽”和“八闽”之称;广东自古称粤,有“百粤之地”的称呼;上海地处江流入海处,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简称“沪”。

31省市外贸“期中考”:广东霸榜,中西部12地增速高于全国

自去年6月份起,我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7.1%。截至目前,全部31个省市区全部公布了上半年外贸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外贸总额均超过万亿元。其中,粤苏浙三地外贸总额继续领跑全国,三省出口额占了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而从增速看,中西部地区表现亮眼。全国31个省市区中,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共有18个,中西部省份占了12个席位,东部省份仅海南、山东、福建、浙江、吉林与河北6省上榜。尤其是山西、云南出口增速领先暴涨,分别增长120.2%与116.8%。

在受访专家看来,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虽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出口增势迅猛,大超预期,主要是受海外市场需求复苏影响,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国家因疫情困扰停工停产,纺织服装贸易订单回流我国;同时,受订单集聚、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影响,进口也实现同比增长25.9%。

粤苏浙领跑,18地增速高于全国

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福建和北京等7省市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占全国八成,接近13.62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外贸总额均超过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粤苏浙三省在外贸总额上已持续多年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万亿元,排名第一,其次为江苏、浙江,外贸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39万亿元、1.92万亿元。

【36个省的简称和省会 36个省份简称和省会名字,31省份新增本土33例】

但从具体数据看,广东相较江苏的规模优势在逐渐扩大,而浙江相较江苏的差距也在缩小。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总额为22993亿元、江苏省为14812亿元,广东出口规模领先江苏达8000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广东出口规模仅领先江苏约6000亿元。

在粤苏浙三省中,浙江省出口增速最快,也是三省中唯一超过全国同比增速平均水平的省份。今年上半年,浙江出口总额达13829亿元,落后江苏出口总额仅1000亿元左右,该差距相较2020年上半年已逐渐缩小。

尤其是,浙江上半年外贸同比增速实现了11年以来最高,对全国进出口和出口增长贡献率均居各省份第2位。虽然浙江的出口额仅排名全国第三,但在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8450亿元,高于广东省的7970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江苏近年来在外贸进出口方面承压较大,前有广东快速发展、后有浙江一路猛追。“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上很多纺织鞋服订单回流国内,承接能力最强的当属广东。而江苏外贸企业大多从事电子芯片、医疗器械等,并没有很好地承接住国际回流的生活必需品类订单。”

而对于浙江近年来在外贸上的发展之势,白明认为,一是浙江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二是新增自贸区对全省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自贸区(宁波、杭州、义乌)通过联动创新区,与上海等自贸区共同打造浙沪自贸试验区共建一体化市场,释放了更大的发展动能。”白明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梳理发现,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共有18个,中西部省份占了12个席位,东部省份仅海南、山东、福建、浙江、吉林与河北6省上榜。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表现突出,这得益于中西部地区受疫情影响较东部地区小,在复工复产上响应迅速;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在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凭借中欧班列和政策加持,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

白明也认为,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包括技术、管理水平等都在提高,加上劳动力成本低,产业转移有了相当的竞争优势。“虽然中西部地区省份发展不如东部,但成都、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首位度相对较高,竞争优势明显。”白明说。

外贸新势力崛起:山西、云南出口“井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当前的外贸发展出现了一个显著特点,即外贸新势力正快速崛起。

此前由于临港物流便利、产业基础好,广东、江苏与浙江三省承包了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以出口为例,三省的出口总值分别为22943亿元、14812亿元与13829.1亿元,三省出口额占了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但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定等带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的外贸都迎来了高速发展,也带动中国实现了亮眼的进出口数据。

近年来,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在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也持续扩大。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山西、贵州、河南与云南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实现108.4%、69.7%、60%与58.4%。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在对外贸易领域存在感偏低、规模较小的山西、云南等省,在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20.2%与116.8%,出现了井喷之势。

以山西为例,其今年上半年进出口稳步增长108.4%,增幅居全国第三。其中,出口687.9亿元,增长120.2%;进口442.4亿元,增长92.4%。今年前5月,山西的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一度位列全国第一。

不沿海、不沿边、不沿疆的山西,是如何取得如此成绩的?白明认为,山西外贸的快速增长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主要得益于山西积极转型。如今,山西已经改变了一煤独大的结构,从卖资源向做加工贸易和卖服务以及钢材转型。

据太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共与63个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260.9亿元,增长107.5%,为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贡献23个百分点;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进出口365.4亿元,增长134.5%,为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贡献35.7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进口增速明显,尤其是铁矿砂、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砂5.61亿吨,增加2.6%;天然气5981.9万吨,增加23.8%等。

以贵州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7%,高于全国整体增速42.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4位。其中,出口252.4亿元,增长59.3%;进口73.7亿元,增长120%。

具体分析其进口数据,贵州在铁矿砂、锰矿砂等传统大宗商品上进口量明显增加。上半年,贵州进口铁矿砂123.3万吨,增长1.9倍;进口锰矿砂69.5万吨,增长1.9倍;进口硫磺56.3万吨,增长37.9%;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4.9万吨,增长36%。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外贸工厂老板抱怨,由于原材料和海运的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企业生存压力较大,甚至出现了接单反而亏损的状况。

白明判断,大宗商品预计对下半年的外贸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可能会小于年初。“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这对外贸企业实际上是利好趋势,但外贸企业还是要探索一些类似出口转内需方面的转型。”白明说。

上一篇:31省区市新增本土476+1048/长春疫情最新数据
下一篇:绵阳疫情开始时间,绵阳最新疫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