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可疑/让人心酸的上海,外人真的不能理解

箕宏壮 4 2025-11-16 08:30:05

上海在疫情期间经历了诸多艰难与离谱的状况,外人确实较难感同身受。具体如下:

3月初,1.0版本:到处就地48小时

上海疫情从3月初开始,最初源头是普陀区跳广场舞的阿姨,当时以为会很快扑灭。但之后疫情呈现遍地开花趋势,可能逛个商场就被通知就地隔离48小时。例如,某公司因园区出现一例确诊,整个园区所有人就地隔离48小时,包括便利店、幼儿园、青年公寓的人员,出差两天的同事下了飞机也必须回园区隔离。之后开启居家办公一周,身边大部分人不敢出门,部分人出门随身带洗漱包以防突如其来的隔离。第二周开始集体实行AB班制度,进入3月中开启2.0阶段。

3月中,2.0版本:每天少一个同事

实行AB班后,每天都有同事被关在小区里,开始无限2 + 2 + 2 + 2 + ……的死循环。有同事从公司48小时结束后回小区就开始继续48小时,如同萝卜蹲。

3月下,3.0版本:开启鸳鸯锅模式

全上海人民开启居家办公或小区无限循环模式,当时叮咚和盒马虽难抢但还能买到东西。学校宣布停课,浦东浦西实行鸳鸯锅模式后逐渐失控。浦东人民临时接到封控通知,抢在最后几小时出去疯狂抢菜,这一操作无形中导致很多人感染。当时有对联“浦东决战愚人节 浦西决战清明节”“上联:城一半一半的封 下联:人一半一半的疯 横批:封的发疯”来形容这一情况。

4月,4.0版本:现实版《开端》

浦西人民趁着最后几天囤菜,有过侥幸心理觉得存5天的量差不多,看到长春人民“宁可烂掉丢掉,也不要不够吃”的话后又囤了一波。此时叮咚盒马抢菜难度更高。结果浦东迎来约定好的“解封”日时发现解封遥遥无期,上海进入“黑暗”时刻。

黑暗时刻

心理煎熬:

明明都关在家里,但新增数字持续走高,不知如何感染。

食物不够吃,大多数人储备的粮食顶多1 - 2周的量。

抢不到菜,很多站点的叮咚与盒马全部关闭。

收不到政府物资,新闻里的物资和外省同胞的捐赠未及时送到每个小区。

担惊受怕,不知楼里阳性患者具体位置,电梯间未消杀,下楼核酸可能交叉感染,新闻只告知重症里未打疫苗的人数。

严重人手不足,刚开始封控时小区志愿者多,后因无止尽封控和居民哀诉,大量志愿者退出,封控楼出现无人看管、无人送物资、无人消杀、无人收垃圾的情况。

不知解封日子,网上消息真真假假。

荒谬故事:

关于核酸:有人混管异常始终等不来疾控复核,等到复核时已阴;有人异常未复核直接拉去方舱;有人阳了等不来接去方舱的大巴,等到时已自愈还要被迫进方舱;有人在方舱阴了很多天回不了家,因小区未安排来接。

关于物资:有的小区物资发了很多轮,有的小区什么都没收到,某小区第一批物资是邻居集体喊楼喊来公安后才送来的;有的小区物资有问题,如猪肉有问题、是假冒伪劣产品(“龙口粉丝”写成“龙仁粉丝”)、来自已注销公司或生产日期来自未来的食物。

关于团购:居民靠团购自救,但团购鱼龙混杂,有天价团购、黑心团长卷钱跑人;有的小区物业人手不够,一刀切团购,不让团非必要物品,引发民生哀怨。

关于其他民生保障:新闻放出的内容有限,大家依旧买不到物资(物流不发货,超市小程序显示“没有库存”或“没有运力”);配药难,楼里很多人药要断了,居委后期忙不过来;叫救护车要等,楼里邻居胃疼前一晚打电话,抗了一晚上才等来救护车。

关于抢菜:除了盒马和叮咚,在其他平台很难成功抢菜。抢菜需定闹钟,一般早上6点或者8点起床,提前加入购物车,到点疯狂刷“结算”,一般持续15 - 30分钟,运气好可能几分钟成功,但很多人一顿操作后只成交了一颗蒜或者一块生姜。抢到菜后,送到小区才是大考,因为小区有人偷东西,需在群里问或自己去门口等。

现状与感悟

进入五月,看着数字走低,出方舱人数远大于感染人数,感觉生活有了盼头,但代价沉重。过程中心理压力极大,未知前路的不确定感、担心感染及感染后家人和宠物的安置问题带来的焦虑远大于身体上的劳累。不赞成“躺平”,上海搞成这样“人祸”大于“天灾”。位高权重的人生活受影响不大,但普通人和一线工作人员(方舱、居委、物业工作人员)虽不完美,却保证了大多数人“正常生活”。建议大家吃好睡好休息好,增强抵抗力,少给国家添乱。写下这些是希望大家知道上海这两个月很难,不要骄傲自大,愿大家好好生活,囤点物资,不要遭受这份苦难。

医保卡年度超过多少就诊数大数据出现异常

根据新版《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审核管理办法,医保卡年度就诊数超过以下标准时,大数据会识别为异常情形:

年度门诊就诊次数累计100次及以上若参保人员一年内门诊就诊次数达到或超过100次,系统将自动标记为异常。此标准旨在筛查频繁就医行为,可能涉及过度医疗或虚假报销风险。

年度内门诊费用累计20000元及以上当参保人员年度门诊费用总额达到或超过2万元时,大数据会触发预警。该标准针对高额门诊支出,需进一步核实费用合理性及诊疗必要性。

年度内门急诊费用累计25000元及以上若参保人员年度门急诊总费用达到或超过2.5万元,系统将判定为异常。此标准覆盖门急诊全场景,重点监控大额医疗支出是否符合医保政策。

异常情形处理流程:当参保人员出现上述任一情形时,医保监管部门会通过书面通知要求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记录及费用清单等材料,在规定期限内接受现场审核。审核过程中,监管部门将重点核查就诊真实性、费用合理性及是否存在挂床住院、虚假诊疗等违规行为。若查实存在违规,参保人员可能面临医保待遇暂停、费用追回及行政处罚等后果。

政策意义:大数据监控机制的建立,旨在通过量化指标精准识别异常就医行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参保人员应严格遵守医保规定,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避免因频繁就医或高额支出触发审核机制。

上海有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可疑/让人心酸的上海,外人真的不能理解

上一篇:上海超2万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感染者是否能居家隔离?(上海超2万人核酸结果异常)
下一篇:国内12月8日新增确诊病例83例 其中本土60例(杭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