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疫情暴发以来,跨省出行、外出旅游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如今暑假已经快要到来了,不少人都想知道,这个暑假可以跨省出游吗?据了解,近期全国疫情态势总体趋于平稳,在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之下,多地放宽了人员跨省流动的防疫政策,跨省团队游也逐步重启。
疫情持续向好,多地放宽人员跨省政策
6月20日,31省份新增本土感染者34例,其中,北京、上海两地的感染人数均将至个位数,而近期31省份日新增感染人数已经连续多日在50例以下。
随着全国疫情态势持续向好,连日来,多地接连调整人员跨省流动的防疫政策。例如,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召开的常态化交通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坚决取消一切不符合国家防疫政策的限制人员流动措施。
江苏要求,在“两站一场”出口处查验旅客行程卡,对不带“*”人员,直接放行;对带“*”人员,健康码为绿码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的直接放行;对未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的进行1次核酸采样后放行。
青海近日也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低风险地区来(返)青人员,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和通信行程卡,完成“落地即检”,即可有序流动,不再实行“3天2检”。
6月19日,海南也调整了来返人员疫情防控措施,非涉疫区人员来(返)琼前,凭健康码绿码办理登机或其他来琼手续,不强制要求核酸阴性证明;涉疫地区人员来(返)琼前,核酸阴性证明改为48小时内1次。海南还特别明确,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由“14+7”改为“10+4+3”,即10天集中隔离、4天居家隔离观察(无居家隔离条件的落实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
在此之前,浙江、甘肃、江西等多省份也密集调整了跨省人员流动防疫政策。
多地恢复跨省团队游和“机酒”业务
随着暑假的到来,很多民众关心疫情趋稳之后,是否可以跨省旅游。值得观察的是,6月以来,多地已经放开了跨省团队旅游。
时隔4个月,6月21日起,湖北全面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湖北要求,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精心精细做好旅游团队组织、接待全流程疫情防控工作,所有旅游团队按规定“一团一报”并上传电子合同,出发前将团队行程、人员信息上传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
6月19日起,宁夏也恢复了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宁夏明确,A级旅游景区要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控制游客上限不超过最大接待能力的75%,并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溯。
四川省文旅厅还下发《关于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五不准”要求的通知》,这“五不准”包括:全省各类文旅场所不准擅自索要省内游客核酸检测报告、不准擅自拒绝接待来(返)川游客、不准擅自限制各类文旅场所接待量、不准擅自扩大“熔断”范围、不准擅自暂停文旅经营活动。
以上就是2022暑假可以跨省出游吗介绍了。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前菲律宾在疫情期间并不安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疫情数据与传播风险:卫生署公布新增34例确诊病例,累计报告98例,病毒通过人传人已在该国扩散。结合超市人满为患、货架空置的现象,说明疫情已对当地生活产生显著影响,传播风险较高。
防护措施普及率低:菲律宾群众戴口罩的普及率不足30%,公共交通工具上鲜有人佩戴口罩,甚至存在“裸奔”现象。这与中国的全民口罩普及率(近99.99%)形成鲜明对比,大幅增加了感染风险。
医疗资源与费用负担:
自费治疗:在菲律宾感染新冠病毒需自费治疗,费用可能高达几十万至数百万比索(特殊人群),而中国提供免费治疗。
医疗水平有限:菲律宾的医疗辅助能力远低于中国,难以提供高效干预手段,进一步加剧了健康风险。
政府管控力度不足:
政策矛盾:部分言论称“该上班上班”,与鼓励居家隔离、减少出入的措施相悖,可能削弱防控效果。
宵禁实施:虽已实施20:00-05:00的宵禁,但白天人员聚集现象仍严重,如超市排队时间长达三小时,增加了交叉感染概率。
公众认知偏差:
错误论调:部分公众号宣称“菲律宾比中国安全”,理由包括“病毒怕热”“交通不发达易阻断”,但忽视了岛国人口密集、交通工具简陋(如吉普尼)导致的传播便利性。
侥幸心理:有人认为回国飞机上易感染,却忽视日常通勤、办公场景中的风险,甚至对身边人放松警惕。
实际案例警示:
超市恐慌:疫情期间超市人满为患,货架空置,反映民众对物资短缺的恐慌,但菲律宾人普遍未采取防护措施,与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同胞形成对比。
感染代价:若轻信“别怂随便浪”的言论,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死亡,而公众号和作者若为流量散布不实信息,需承担道德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