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桌面CPU市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是近十年来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大的一年,之前很多年,英特尔(Intel)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没什么压力,但这一年,AMD带着全新的锐龙(Ryzen)处理器杀了回来,彻底打破了平静,2017年的性能排行榜,不仅仅是看谁跑分高,更是两大巨头正面交锋的开始。
如果要画一个简单的天梯图,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梯队。
第一梯队:绝对性能王者
这个位置毫无疑问属于英特尔的高端产品线,主要是基于X299平台的酷睿X系列,比如顶级的酷睿i9-7980XE,这颗处理器拥有惊人的18个核心36个线程,专门为那些需要极致多任务处理能力的用户准备,比如专业的视频剪辑师、3D动画渲染师或者需要运行大量虚拟机的工程师,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对于普通玩游戏、办公的用户来说,性能严重过剩,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
同属这个梯队的还有像i9-7900X(10核20线程)等,它们的单核性能很强,多核性能更是凭借超多的核心数量一骑绝尘,AMD当时还没有推出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来直接对抗,所以在这个顶级领域,英特尔是孤独的王者。
第二梯队:高端主流性能(竞争最激烈的区域)

这是2017年最精彩的部分,也是AMD真正撼动市场的地方,AMD推出的锐龙7系列,特别是R7 1800X、1700X和1700,直接挑战了英特尔统治多年的高端市场。
简单说,在这个梯队,如果你主要用来玩游戏,i7-7700K依然是当时非常稳妥和强大的选择;但如果你需要同时做很多事,比如一边玩游戏一边直播,或者经常进行视频处理,那么AMD锐龙7的性价比简直无敌。
第三梯队:中端性能
这个区间主要是AMD的锐龙5系列和英特尔的酷睿i5系列。

第四梯队:入门级性能
主要是英特尔的酷睿i3系列、奔腾系列和AMD的速龙系列以及第七代APU,这个级别主要满足日常办公、高清影音和轻度娱乐,AMD的锐龙3系列在2017年下半年才推出,所以大部分时间这个市场还是英特尔主导,但AMD的入门级产品也提供了不错的性价比。
总结与优劣对比
2017年的CPU市场,优劣对比非常清晰:
2017年不再是英特尔一家独大,AMD的回归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是选择AMD的多核高性价比,还是选择英特尔的单核高性能和游戏优化,成为了每个装机用户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用途和预算认真考虑的问题,这场激烈的竞争也预示着,未来CPU市场的性能比拼将更加多元化,核心战争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