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买新手机、新平板或者新笔记本,大家现在越来越看重它的“游戏性能”或者“图形处理能力”了,不管是想流畅玩大型游戏,还是想用手机剪辑视频,背后都有一个关键的部件在起作用,那就是GPU,我们可以通俗地叫它“显卡”或“图形处理器”,为了让您更直观地了解目前市面上主流移动设备显卡的性能高低,我为您整理了这份最新的移动GPU天梯图,这不是一个严格的分数排名,而是一个清晰的性能梯队划分,帮助您在选择设备时,能快速定位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性能级别。

我们来看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旗舰王者”梯队,这个级别的GPU,是专门为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准备的,它们通常出现在各品牌最顶配的手机或高性能游戏平板、二合一笔记本上,代表型号包括高通的Adreno 740(搭载于骁龙8 Gen 2平台)、苹果A16仿生芯片和A17 Pro仿生芯片中的GPU,以及联发科天玑9200+的GPU,这个级别的显卡,性能非常强悍,能够轻松驾驭目前所有手机游戏的最高画质设定,并且保证长时间稳定流畅不掉帧,比如用手机玩《原神》或者《崩坏:星穹铁道》这种对硬件要求很高的游戏,开启最高特效后还能保持接近满帧的运行状态,对于高分辨率视频播放、复杂的视频后期处理,它们也能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如果您是重度游戏玩家,或者对图形性能有专业级的需求,那么选择搭载这个梯队GPU的设备绝对不会错。
接下来是“高端主力”梯队,这个档次的GPU是大多数高端和次旗舰设备的标配,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它们能够提供非常出色的游戏体验,只是在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效场景时,可能无法像旗舰GPU那样始终维持极限帧率,但完全足够让绝大多数大型游戏在高画质下流畅运行,这个梯队的代表有高通的Adreno 730(骁龙8+ Gen 1)、Adreno 735(骁龙7+ Gen 2),以及联发科天玑9000系列和天玑8200的GPU,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个级别的性能已经绰绰有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您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获得接近旗舰机的游戏体验,日常使用和各种应用更是毫无压力。

然后是我们覆盖面最广的“主流性能”梯队,这个梯队的GPU广泛存在于中端机和部分轻旗舰设备中,它们的目标是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和主流游戏需求,像高通的Adreno 660(骁龙870)、Adreno 710(骁龙7 Gen 1)以及联发科天玑1200、天玑8100的GPU都属于这一范畴,用这个级别的GPU,您可以流畅运行《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类热门手游的高画质模式,对于《原神》这类游戏,可能需要适当调低一些画质选项来获得更稳定的帧率,日常的社交、影音、购物等应用更是轻松应对,如果您不是极限画质爱好者,但依然希望设备有不错的游戏能力,那么关注这个梯队的GPU是非常明智的。
再往下是“入门实用”梯队,这个级别的GPU主要服务于千元机或入门级设备,它们的任务是保证系统基础流畅度和运行一些轻量级应用、小游戏,例如高通的Adreno 619(骁龙695)、Adreno 610系列,以及联发科Helio G系列的部分GPU,用这些设备玩大型3D游戏会比较吃力,但应对日常的微信、抖音、浏览网页等任务是没有问题的,玩一些像《开心消消乐》这样的休闲游戏也能胜任,这个级别适合对游戏要求不高,更注重设备续航和基础功能的用户,比如家中的长辈或者作为备用机。
“基础入门”梯队,通常出现在最基础的入门级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性能仅能满足最基本的显示和系统界面渲染需求。
看完了梯队划分,您还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点,才能更好地运用这张天梯图,第一,GPU的性能发挥严重依赖于设备的散热设计,同样的GPU,在一款散热做得好的手机上,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性能输出;而在一款散热不佳的手机上,可能刚开始很流畅,玩一会儿就因为过热而降频变卡,第二,厂商的软件优化也非常重要,好的系统优化能更好地调动GPU的潜力,提升游戏稳定性和能效,第三,对于笔记本电脑和二合一设备,通常使用的是厂商专门为电脑设计的独立显卡(如英伟达的GeForce RTX系列或AMD的Radeon系列),它们的性能层级和手机GPU不同,但判断逻辑是相通的,也是按旗舰、高端、主流来划分。
希望这份抛开复杂术语、直观易懂的移动GPU天梯图,能帮助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移动设备,最好的配置不一定是顶级的,而是那个正好能满足您需求,且价格合理的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