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时候你感觉自己的淘宝店铺明明很努力在做,但生意就是莫名其妙地下滑,流量越来越少,订单也不见起色,这时候,你很可能遇到了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商品降权,它不像差评那么直接,但却能悄无声息地让你的商品在搜索结果里“消失”,我们就来彻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该怎么应对和预防。
第一部分:降权到底是什么?淘宝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可以把淘宝的搜索排名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推荐榜单,淘宝平台就像一个最用心的导购,它的目标是把最靠谱、最让人满意的商品优先推荐给顾客,这样顾客买得开心,才会继续信任这个平台。
“降权”就是这个导购发现某个商品或店铺可能有点“问题”,不那么值得全力推荐时,采取的一种“冷处理”,它不会直接下架你的商品,但会悄悄地把你的商品在这个推荐榜单上的名次一降再降,甚至直接挪到几十页之后,让普通顾客根本找不到你,这是一种惩罚,更是一种平台为了维护整体公平和购物环境的自我保护。
第二部分:哪些行为最容易触发降权?
降权很少是空穴来风,多半是因为你的操作踩了淘宝的“红线”,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最危险的禁区:虚假交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刷单”,这是淘宝打击最严厉的行为,不要以为你刷得隐蔽,平台的监控系统非常智能,它会从多个维度判断,物流信息是否真实(有没有真实的物流轨迹和重量)、买家账号是否可疑(新号、频繁下单、行为异常)、交易行为是否合理(瞬间下单、只买不改、全是好评),一旦被系统判定为虚假交易,降权是必然的。
容易被忽略的陷阱:商品信息违规。
顾客体验的“杀手”:服务指标太差。

不恰当的“小聪明”:频繁优化商品。 频繁且大幅度地修改商品的标题、主图、价格、详情页,尤其是刚刚上架有了一些流量的新品,会被系统误判为商品信息不稳定或更换了宝贝,导致权重重新计算,甚至被降权。
第三部分:发现降权了,立刻做什么?
第一步:冷静确认。 首先通过卖家中心的“体检中心”查看官方通知,确认是否真的被降权以及具体原因,不要凭感觉判断。
第二步:对症下药。
第三步:处罚期间的应对策略。 降权期间,商品的自然搜索流量会锐减,但不能坐以待毙。

第四部分:如何长期运营,从根本上避免降权?
应对降权是治标,优化运营才是治本,要想店铺健康长久,必须建立正确的经营观念。
把“真实”作为核心。 彻底放弃刷单的念头,把精力和成本投入到提升真实的产品质量、拍摄精良的图片、撰写真诚的描述上,你的用心,顾客是能感受到的。
极致化顾客体验。
合规优化,而非投机取巧。 学习正确的标题优化方法,用真实、精准的关键词,优化商品信息要有计划,最好在流量较低时段(如凌晨)进行微调,避免一次性大改。
关注数据,但不止于表面。 不仅要看销量,更要关注“点击率”、“转化率”、“收藏加购率”、“好评率”、“回购率”等深度指标,这些才是平台判断你商品是否受真实欢迎的关键,优化这些数据,权重自然会上涨。
淘宝商品降权的逻辑,本质上就是平台在淘汰“坏学生”,奖励“好学生”,这个“好”的标准,就是你是否在真诚地经营,是否为顾客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价值,与其整天研究平台的漏洞,不如把心思放在产品和顾客身上,当你把店铺打造成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店铺时,权重和流量自然会向你倾斜,这条路可能走得慢一些,但一定是走得最稳、最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