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一台新笔记本,或者升级旧电脑时,处理器(CPU)绝对是你看配置单时第一个会关注的东西,它就像是电脑的大脑,决定了你电脑运行速度的基础,但面对各种品牌(主要是Intel和AMD)、各种型号(i5、i7、R5、R7,后面还跟着一串神秘的字母和数字)的处理器,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一头雾水,商家宣传的“高性能”、“多核强劲”听起来很诱人,但到底哪个才真正适合你?这时候,一个被称为“CPU天梯图”的工具就能帮上大忙了。
CPU天梯图就是一个把所有笔记本处理器按照性能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的可视化图表,它就像游戏里的排行榜,顶尖的、价格昂贵的旗舰处理器在金字塔的顶端,而满足日常使用的入门级处理器则在底部,你不需要理解复杂的架构、制程工艺,只需要在这张图上一看,就能对处理器的强弱有个直观的印象,知道i7的某个型号和R7的某个型号大概在哪个水平线上,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具体怎么用这张图来找到最适合你的那颗“大脑”呢?关键不在于追求最顶级的,而在于找到最匹配你需求的,我们可以把用户大致分为几种类型,然后对应到天梯图的不同位置去看看。

第一种是绝大多数普通用户,你的日常就是用电脑处理文档、上网浏览网页、在线看高清视频、用社交软件聊天、偶尔处理一下家庭照片,这些任务对于现代的处理器来说都已经非常轻松了,你完全不需要去追求天梯图顶端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你的舒适区应该在天梯图的中下部,一颗主流的Intel酷睿i5或者AMD锐龙5处理器就完全足够,甚至一些更新的酷睿i3或锐龙3也能胜任,把省下来的预算投入到一块更好的固态硬盘(SSD)上,或者更大的内存上,对你日常使用流畅度的提升会远比追求顶级CPU来得明显,因为对于开软件、开关机这种操作,SSD的作用比CPU更直接。 创作者和轻度游戏玩家,你可能需要用到Photoshop处理较大的图片,用Premiere剪辑一些1080P或者2K的短视频,或者玩一些像《英雄联盟》、《CS:GO》这类不是特别吃配置的网游,你的需求比普通用户高了一个层级,这时,你的目光就应该投向天梯图的中上部区域,一颗Intel酷睿i7的标准电压处理器(H系列),或者AMD的锐龙7系列处理器会是你的理想选择,它们拥有更多的核心和线程,在处理多任务(比如一边开着浏览器查资料,一边开着软件渲染视频)和复杂计算时优势明显,显卡方面可能也需要搭配一个独立的显卡,但CPU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来支撑这些应用。
第三种是硬核游戏玩家、专业视频剪辑师、3D建模师等对性能有极致要求的用户,你们使用的软件或游戏会榨干系统的每一分性能,大型3A游戏追求极高的帧率,4K视频剪辑和特效渲染需要强大的多核性能,对于你们来说,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锁定在天梯图最顶端的那一小部分处理器,这里通常是Intel酷睿i9系列和AMD锐龙9系列的战场,这些处理器拥有目前笔记本上最核心数量、最高的运行频率,能够提供极致的性能输出,它们的价格也极其昂贵,并且通常搭载它们的笔记本都非常厚重,续航很短,因为需要强大的散热系统来保证它们能全力运行,选择这个级别的处理器,意味着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并且愿意为顶级的性能付出相应的成本和牺牲便携性。

除了看天梯图上的排名,还有两个小细节需要注意,一是处理器的“代际”,天梯图通常会包含不同年份发布的处理器,基本原则是“买新不买旧”,因为新一代的处理器通常在能效比(性能与耗电/发热的比值)上会有进步,最新的第13代酷睿i5,其性能很可能比两三年前的i7还要强,所以一定要看清型号的开头数字,那通常代表了代际,二是处理器的“后缀字母”,比如Intel的U代表低功耗,适合轻薄本;H代表高性能,适合游戏本,AMD的U系列同样用于轻薄本,HS系列则是在性能和功耗间取得平衡,如果你想要高性能,却买了一个结尾是U的处理器,那即使它在天梯图上排名尚可,也会因为散热和功耗限制而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记住CPU不是孤军奋战的,它的性能发挥严重依赖于另外两个伙伴:内存和散热,一台配备了顶级i9处理器的笔记本,如果只给了你8GB内存,或者散热设计很差,一运行大型软件就过热降频,那它的实际体验可能还不如一台搭配合理、散热良好的i7机型,在根据天梯图确定了CPU的大致范围后,一定要综合考虑笔记本的整体配置、散热口碑和实际评测。
CPU天梯图是一个帮你拨开迷雾、快速定位的优秀工具,它能让你避免被复杂的型号迷惑,也能防止你为根本用不到的性能白白花钱,下次在选择笔记本时,不妨先想清楚:“我到底用电脑来做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最新的天梯图,你就能更快地找到那个与你完美匹配的高效核心,让你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