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工作起来更轻松、更高效,感觉每天的时间都够用,而不是被任务追着跑,其实不需要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关键在于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顺畅的办公流程,这就像整理一个杂乱无章的房间,一旦你把每样东西都放在了该放的地方,找起来不费劲,用起来顺手,整个人的状态都会变得清爽,下面就是一些非常实在的策略,你可以直接拿来尝试,找到最适合你的那几样。

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脑子里所有的事情都“倒出来”,我们的大脑很擅长思考,但不擅长记忆,当你心里装着十几件待办事项,还不断有新的邮件、微信消息冒出来时,焦虑和压力自然就来了,找一个你信得过的“外部大脑”,它可以是一个最普通的笔记本,也可以是一个手机上的待办事项App,花上15分钟,把你能想到的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无论大小,统统写下来,这一步的目的不是安排,而是清空,当你看到所有任务白纸黑字地摆在面前,而不是在脑子里盘旋时,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掌控感,混乱开始变得清晰。

清单列好了,但事情有轻重缓急,接下来不是挑最容易的做,而是要学会判断哪些事是真正重要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在每件事旁边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是否对我或工作的核心目标至关重要?这件事是否紧迫,有明确的截止日期?通过这样,你可以把任务分成四类:重要且紧急的(立刻动手做)、重要但不紧急的(规划时间做,这是提升自己的关键)、紧急但不重要的(看能否简化或委托他人)、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可以直接划掉),每天开始工作前,花几分钟做这个分类,确保你的精力和时间首先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一堆“紧急”的琐事牵着鼻子走。

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是“怎么做”,工作中最影响效率的其实就是不停被打断,你正专注地写一份报告,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同事的一个问题,都可能让你好不容易集中的注意力涣散,再重新进入状态又需要很长时间,主动保护你的“专注时间”至关重要,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它的核心很简单:设定一个25分钟的倒计时,在这段时间里,屏蔽所有干扰,只全力攻克一件事,时间一到,休息5分钟,站起来走走,喝口水,完成四个“番茄钟”后,休息15-20分钟,这个方法能强迫你保持专注,并把庞大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可管理的小块,减少畏难情绪,在执行时,记得把手机调成静音,关闭不必要的电脑通知,告诉同事你正在处理要紧事,稍后回复他。
现代办公离不开各种工具,但工具是来帮我们的,不是来添乱的,花点时间优化你的工具使用习惯,能带来长期的效率回报,学习几个常用的键盘快捷键,你会发现比用鼠标点来点去快得多,给你的电脑文件和邮件建立清晰的文件夹分类规则,找东西时就不用绞尽脑汁,对于重复性的操作,看看用的软件是否支持“宏”或“自动化”功能,或者研究一下有没有更便捷的替代工具,这些小投入,会像润滑剂一样,让你的工作流程运行得更顺畅。
但绝非不重要的是,一定要为沟通建立规则,很多不必要的加班和返工都源于沟通不畅,在收到一个任务时,如果觉得不清晰,一定要当场确认清楚最终要达成什么结果、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关键要点有哪些,在回复邮件或消息时,尽量一次性把信息给全,避免来回拉锯,如果是团队协作,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权限,用好共享文档、项目管理看板等工具,让信息透明化,能省下无数开会和解释的时间。
高效工作不是一个需要咬牙坚持的苦差事,而是一个通过不断微调、找到让自己最舒服节奏的过程,这些策略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把复杂变简单,把混乱变有序,把被动应付变为主动管理,你不必一次性应用所有方法,可以先从“清空大脑”和“保护专注时间”开始,慢慢感受变化,当你发现下班时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并且心情轻松,不再焦虑,你就已经走在打造高效便捷办公流程的正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