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电脑关机旁边总有个“休眠”的选项,但很多人不太清楚它和“睡眠”有什么区别,甚至从来没用过,简单打个比方:睡眠就像电脑打了个小盹,而休眠则是让它好好睡个长觉。
睡眠模式下,电脑会把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比如你打开的文件、网页、没写完的文档)保存到内存里,然后只给内存供应一点点电来维持数据,其他大部分部件都断电了,所以它的特点是:唤醒速度极快,基本上你一按键盘或动鼠标,一两秒钟就能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状态,但缺点是,如果这时候电脑彻底断电了(比如笔记本电池耗尽或被拔掉了电源),内存里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你之前没保存的工作就白干了。
而休眠模式就聪明多了,当你选择休眠时,电脑会把内存里所有的数据,原封不动地、完整地“倒进”硬盘里一个叫“休眠文件”的地方,然后才彻底关机,因为硬盘存储数据不需要持续供电,所以电脑在休眠状态下是完全不耗电的,和关机的耗电量一样,当你再次开机时,电脑会从硬盘上的那个“休眠文件”里,把之前的工作状态重新加载回内存,让你无缝衔接。
休眠的核心优势就出来了:它结合了关机的省电和睡眠的快速恢复优点。

在哪些实际生活场景下,休眠功能特别有用呢?
笔记本用户的“移动办公”神器 这是休眠功能最能大显身手的地方,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司用笔记本写一份很长的报告,同时开了十几个网页查资料,还挂着微信,这时你突然需要立刻去会议室开会,或者下班时间到了,如果你选择睡眠,把笔记本合上放进包里,在路上万一不小心碰到了电源键,或者电池电量支撑不到你回家,所有工作进度就可能丢失,如果你选择关机,回家后又要重新打开所有软件和文件,非常麻烦。 而选择休眠就完美了,你点击休眠,电脑彻底关机,不耗电,安全地放进包里,回到家或换个地方,打开电脑,它会在几十秒内(比完全开机快,但比睡眠慢)直接恢复到你在公司时的桌面状态,所有窗口都在原位,你可以立刻继续工作,这对于需要频繁移动办公的人来说,是效率和安心感的巨大提升。

台式机用户的“工作连续性”保障 即使是不移动的台式机,休眠也很有用,你正在做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比如视频剪辑、编程或者大型设计图,电脑上打开了无数个窗口和工具,排列得井井有条,这时候你需要离开半天或者一整天,如果你只是关显示器,电脑依然在耗电;如果关机,明天回来又要花很长时间重新搭建这个工作环境。 休眠就是最佳选择,下班时点一下休眠,电脑完全断电,节能环保,第二天上班一开机,直接回到昨天的“战场”,省去了重新找状态的时间,能让你迅速投入工作,保持思维的连贯性。
应对突发情况的“安全网”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无奈的情况,比如家里电路检修要停电,或者你需要带着笔记本出远门,但不确定途中是否有充电的机会,在这种明知电脑可能会被强制断电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休眠,就等于给你的工作状态上了一个保险,它确保了无论发生什么,你下一次打开电脑时,工作进度都能安然无恙。
休眠也不是完美的,它有两个小缺点需要注意:
电脑的休眠功能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实用工具,它就像是一个体贴的助手,在你需要暂时离开但又不想失去工作现场时,帮你把整个“办公桌”原封不动地封存起来,等你回来时再一键开启,下次当你需要离开电脑一段时间,不妨根据你的需求(是否移动、离开多久、是否可能断电)来考虑一下,让休眠这个低调的功能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