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各种陌生来电,其中不乏诈骗电话,利用手机号码的归属地信息来初步判断来电的可疑性,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但这把“双刃剑”如果用得不对,也可能带来风险,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具体怎么用,以及有哪些必须注意的地方。
如何利用归属地识别可疑电话
你得知道怎么看归属地,现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在来电时,都会在屏幕上直接显示号码的归属地,北京移动”或“广东深圳联通”,看到陌生号码,第一眼先看这个信息。
关注归属地与你的生活圈是否脱节。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号码的所在地我有亲戚朋友吗?我最近有没有在那个地方网购或留下联系方式?我有没有申请过那儿的公司职位?如果答案都是“没有”,那么这个号码的嫌疑就大大增加,你一直生活在南方,也从没和北方某城市有过任何联系,却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北方小城市的电话,这就需要你立刻提高警惕。
警惕“高发地区”的号码。 虽然要避免地域歧视,但客观事实是,某些地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曾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被媒体和警方多次通报,如果你接到来自这些地区的陌生号码,特别是当你与这些地区毫无关联时,就应该更加小心,可以平时多留意公安机关发布的防骗提醒,对这类信息有个大致了解。
留意“局号”的异常。 手机号码前7位通常决定了它的归属地和运营商,骗子会利用一种叫“改号软件”的工具,伪造一个和你号码前几位非常相似的号码打过来,让你误以为是熟人或者本地电话,你的号码是139-XXXX-YYYY,你可能会接到一个139-XXXX-ZZZZ的来电,这种“熟人局号”的骗术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所以即使归属地显示是你所在的城市,如果号码陌生且前几位和你自己的很像,也要多留个心眼。
结合通话内容进行判断。 归属地只是第一道防线,电话接通后,对方的开场白是更重要的判断依据,如果对方一开口就涉及以下经典套路,无论归属地是哪里,都极有可能是诈骗:

当可疑的归属地配上这些典型的诈骗话术时,基本就可以断定是骗局了。
使用归属地识别法必须注意的重要事项
虽然归属地是个有用的参考,但绝不能完全依赖它,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如果忽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不要有“唯归属地论”的绝对化思想。 这是最大的误区,绝对不能认为“本地的电话就安全,外地的电话就危险”,现在诈骗技术也在升级:

如果仅因是本地号码就放松警惕,或因是外地号码就一律挂断,可能会错过重要来电(如快递、新同事),或者依然被骗。
不要主动回拨高度可疑的号码。 如果你错过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可疑的电话(比如来自你毫无关联的偏远地区),不建议你回拨过去,有些诈骗电话是付费电话或国际长途,回拨可能会产生高额话费,更危险的是,回拨后可能接通到骗子的同伙那里,他们可能会通过话术进一步对你进行欺骗,最好的做法是不予理会。
归属地信息本身也可能不准确。 由于手机号码携号转网政策的推行(即用户可以在不换号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以及一些虚拟运营商的号段分配,偶尔会出现手机客户端显示的归属地信息与号码实际归属地有偏差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归属地信息并非百分百可靠的金标准。
核心永远是保护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归根结底,识别诈骗电话的最后一道防线,永远是你自己,无论来电显示是什么,只要对方在通话中谈到钱、谈到账户、谈到密码和验证码,就必须立刻绷紧神经,记住一个原则:绝不轻易转账,绝不透露密码和验证码,绝不进行屏幕共享。 有任何疑问,挂断电话后,自己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向家人朋友求证。
手机号码归属地是一个有用的、初步的“过滤器”,它能帮你快速筛选出一部分可疑来电,但它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绝不能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真正的安全来自于时刻保持的警惕心、对常见诈骗手法的了解以及坚决不透露关键个人信息的底线,将归属地信息与其他判断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