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 7300HQ这款CPU,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老将”的感觉了,但它曾经也是主流游戏本里的常客,如果你现在在二手市场淘笔记本,或者手里正用着搭载这款CPU的老机器,肯定很想知道它到底处在哪个水平,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件事聊透。
咱们得搞清楚这个“天梯图”是个啥,简单说,它就像游戏里的排行榜,把不同的CPU按性能从高到低排个队,让你一眼就能看出谁强谁弱,i5 7300HQ在这个排行榜上的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分水岭”。
把它放在当年(大概是2017年左右)的笔记本CPU世界里,i5 7300HQ属于英特尔第七代酷睿家族,代号Kaby Lake,它是一颗标准的四核四线程处理器,基础频率2.5GHz,最高能自动加速到3.5GHz,最重要的是,它后缀带着“HQ”,这意味着它是焊接在主板上的高性能版本,功耗和散热设计都比那些带“U”后缀的低压版要强,是为游戏本和性能本准备的。
它当时能打过谁呢?在同代产品里,它稳稳地坐在i7-7700HQ下面,i7-7700HQ是四核八线程,在多任务处理、大型游戏加载等需要“多线程”能力的场景下,优势比较明显,但在主要依靠单核性能的普通游戏和日常应用中,i5 7300HQ和它的差距并没有价格差距那么大,它又明显强于当时的i5-7300U这类低压CPU,后者的双核四线程在持续性能输出上完全不是对手。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和它前一代的i5-6300HQ比,7300HQ凭借稍微高一点的频率和架构小优化,有大概5%-10%的性能提升,不算巨大,但算是一次稳妥的升级,而面对它后面一代的八代酷睿,比如i5-8300H,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英特尔在八代来了个“大放送”,i5-8300H直接升级到了四核八线程,这使得多核性能有了近乎翻倍的提升,i5-7300HQ在面对八代i5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它性能地位的一个明显下降点。
如果和同时代的AMD对手比,当时AMD的锐龙移动处理器刚起步,第一代的Ryzen 5 1600H在多线程上可能略有优势,但单核性能和游戏优化上,还是i5-7300HQ更占优一些。
给i5-7300HQ在天梯图上找个位置,它大概处于这样一个区间:强于所有双核四线程的低压U,略逊于同代四核八线程的i7,但被下一代同样是i5标压的型号大幅超越,用现在的话说,它的性能大致相当于后来推出的入门级标压i3或者一些性能很强的低压i7。

基于这个性能定位,我们来谈谈具体的选购建议。
如果你现在正在考虑购买一台二手的、搭载i5-7300HQ的笔记本:
如果你手里正用着这款CPU的笔记本:
i5-7300HQ是一颗曾经的中坚力量,如今虽已老去,但绝非“战五渣”,正确认识它的性能位置,搭配合理的期望和使用方法,它依然是一颗非常可靠的心脏,足以应对许多日常和轻度娱乐需求,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它依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