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脑的核心——处理器,英特尔在2018年底推出的第九代酷睿系列,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不像后来的一些换代那样在核心数量上大幅跃进,而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一次非常扎实的“硬核”升级,目标很明确:为追求极致性能的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如果你当时想组装一台高性能的电脑,九代酷睿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选择。
这次升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英特尔终于把之前只在顶级发烧友平台才有的东西,下放到了主流消费级市场,这就是“钎焊”散热材料,在九代酷睿之前,很多主流CPU内部用的是一种普通的硅脂来传导热量,当CPU高负荷工作时,热量积攒很快,硅脂的导热效率有点跟不上,导致处理器容易过热降频,性能发挥不稳定,而九代酷睿,特别是带K的不锁频型号,像i9-9900K、i7-9700K这些,内部换用了焊接的工艺,用一种金属合金材料来连接芯片和顶盖,这东西导热能力比硅脂强太多了,相当于给CPU装了一个高效的“内部散热器”,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CPU能长时间保持更高的工作频率,尤其是在超频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得好得多,性能释放更加彻底和稳定,这对于需要CPU持续高负荷工作的游戏直播、视频渲染等场景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
然后我们来看看这一代产品的核心型号,站在金字塔顶的,无疑是英特尔首款面向主流平台的8核心16线程处理器——酷睿i9-9900K,在当时,把i9这个名号引入主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它拥有8个核心,并且支持超线程技术,总共16个线程,基础频率就有3.6GHz,单核最高睿频能达到5.0GHz,这个配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在玩那些对单核性能敏感的游戏时,响应极快,帧数非常高;同时在处理视频剪辑、3D建模等多任务时,凭借更多的核心和线程,速度也大大提升,它可以说是九代酷睿集大成的作品,是当时游戏性能的标杆。
紧随其后的是酷睿i7-9700K,这款处理器也很有意思,它拥有8个核心,但英特尔取消了超线程技术,所以是8核心8线程,这听起来好像是一种退步,但实际上,英特尔通过增加两个物理核心,并在频率上做了优化,使其在多核性能上相比前代的6核12线程i7仍有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了超线程带来的复杂调度和些许热量,i7-9700K在纯粹的游戏表现上,很多时候并不逊色于i9-9900K,加上价格更亲民,成为了很多高端游戏玩家的性价比之选。
再往下是酷睿i5-9600K,它拥有6个核心6线程,虽然核心数没有增加,但通过提升频率,它依然稳固地占据着中高端游戏市场的主力位置,对于主要用来玩游戏,不涉及太繁重多任务处理的用户来说,i5-9600K的性能已经完全足够,并且保留了不锁频的设计,给喜欢折腾的玩家留下了空间。
除了核心和散热的升级,九代酷睿还原生支持了更多的技术,它集成了对USB 3.1 Gen2的原生支持,让连接高速外设更加方便;配合当时新的Z390芯片组主板,可以更好地支持高速无线网络和更先进的音效技术,为整机体验加分。
九代酷睿也并非完美,它依然沿用了LGA 1151插槽,但为了兼容性,需要搭配新的300系列主板(如Z390),老主板即使插槽一样也无法直接支持,这让一些想升级的用户成本增加了,在它发布的时候,竞争对手也在发力多核性能,给英特尔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英特尔第九代酷睿处理器是一次非常务实的迭代,它没有追求核心数量的盲目堆砌,而是针对高性能用户最关心的散热、频率和游戏性能进行了精准的强化,通过引入钎焊散热、将i9品牌和8核心带入主流,它显著提升了当时高端桌面平台的性能天花板,对于2018到2019年期间想要组装一台强力游戏主机或工作站的用户来说,九代酷睿提供了非常成熟、可靠且性能强劲的选择,是英特尔酷睿系列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一颗成色良好的i9-9900K,其性能依然能够胜任大多数的游戏和应用需求。
